【明報專訊】內銀季報昨日繼續登場,工行(1398)及交行(3328)交出符合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第3季分別錄得純利543.59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20.2億元,按年增幅27.6%及30.9%,民行(1988)則受惠於息差顯著擴闊及撥備減少,季度純利按年急增80.3%,暫時冠絕同業。在當局加強執行銀行流動性考核指標的情况下,貸存比率較低的工行,仍有空間維持貸款較快增長(見表)。
核心業務保持良好增長,帶動工行、交行及民行今年首3季純利按年分別增長28.8%、30.1%及64.4%,至1638億、384億及214億元,其中,交行及民行第3季淨利息收益率(NIM),按季大幅擴闊0.12及0.22個百分點,至2.58厘及3.04厘。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方面,工行、交行及民行首3季分別錄得按年增長43.5%、82.7%及41.1%。
交行民行淨利息收益率擴闊
國泰君安(香港)銀行業分析師李偉預計,第4季內銀的NIM仍會持續改善,但幅度未必如第3季明顯,因為市場利率或會隨着緊縮貨幣政策和流動性逐步紓緩而下降。
流動性偏緊 貸存比率上升
踏入第3季度,內地流動性持續偏緊,9月份前半個月四大內銀存款更罕見出現負增長,其影響於內銀季報數據亦有所反映。截至9月底,工行和交行的存款總額,分別較去年底增長8.96%及10.31%,惟增幅僅較上半年僅升0.86及0.19個百分點,民行的存款總額,更較上半年減少約13億元。
三行的貸存比率也因而較6月底進一步上升,工行及交行為62.66%及72.81%,民行並無公布有關數據,粗略估算有關比率約為75.5%,已觸碰到銀監會定出75%的「監管紅線」。
有中資券商銀行業分析師關注,若存款增長放緩情况持續,將局限內銀的貸款增長,令利息收入受壓。「利息收入的兩大推動力來自貸款增量及貸存息差,但在第4季不加息及資金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內銀很難『以價補量』。」德銀報告指出,交行的貸存比率高企,加上資本水平進一步下降,意味該行第4季貸款增長空間受限。
德銀續指出,工行吸納存款的能力在第3季展現,按季存款仍增0.8%,較農行(1288)的零增長及中行(3988)跌1.5%為佳。工行貸存比率較低亦令到貸款增長按季可達3.6%。德銀給予工行目標價5.87元,為內銀中首選。
不良貸款降 未增撥備力度
於第3季內,工行、交行及民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及比率「雙降」,三行亦未有加大撥備力度。相反,期內交行及民行的資產減值損失,按年減少22.5%及25%。
明報記者 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