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公院配錯藥 兩病人入ICU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29日 05:59
2011年10月29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醫管局《風險通報》披露,公立醫院第二季發生19宗藥物事故,當中有兩名病人被錯誤處方敏感藥,出現嚴重併發症需送往深切治療部。兩名病人都對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NSAID)敏感,但醫生卻錯誤處方同類藥物。有藥劑師指出,事件反映醫護對藥物認識不足,建議仿效歐、美引入增設臨牀藥劑師減少出錯。

兩宗藥物敏感事故中,兩人分別因為手臂及背痛,到政府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求醫,醫生在處方前已知病人對NSAID類別藥物敏感,並已在藥單中註明,但其後分別開出的「Diclofenac SR」及「Ketorolac」卻屬於NSAID類別藥物。

醫生錯誤處方敏感藥

普通科門診雖有藥劑部,但由於醫生無按系統格式輸入敏感藥物資料,令診所的電子臨牀管理系統(CMS)未能警告配藥員。在急症室個案中雖有護士檢查藥單,但護士亦未能發現配錯藥。兩名病人誤服敏感藥後,一人出現嚴重哮喘,另一人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兩者均需送往深切治療部,經搶救後已康復出院。

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坦言,事件反映醫護對於藥物的認識不足及藥劑部過分依賴電子系統。他說,美國、加拿大及歐洲部分國家都已設臨牀藥劑師,在醫生處方藥物前後檢查藥單;同時,藥劑師亦責無旁貸,必須核對藥單配藥,不能依賴電子系統。醫管局內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頌基亦要求加強核對程序,但擔心會加重醫護人員工作量,他認為臨牀藥劑師能對工作繁重的病房醫護提供重要幫助。醫管局發言人指出,已深入檢討及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並提出相關改善建議,以防止日後再發生類似事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