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不續約,新校長遴選即將展開。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昨日開出理想校長的四大條件,除了要是出色學者、有管理能力、能為大學籌款,更要有「政治觸覺」。他說,「今天社會任何事都是政治」,校長應知道社會發展,但強調徐立之「在這方面無問題」。不過,曾任中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批評梁智鴻「自打嘴巴」,證明他介意徐處理8.18事件不周,擔心大學以此準則選校長,難覓海外人才。
徐立之日前宣布明年8月約滿後不再連任,他與梁智鴻未有公開私下密晤全部內容,二人昨日同聲指出,外界不應揣測,二人都同意徐立之延任至新校長上任(見另稿)。梁智鴻直言,目前為啟動新任校長遴選程序「頭痛」,他預計需時長達18個月,校務委員會會釐定新校長的招聘條件。
梁智鴻提到,擔任校長除需要是出色學者,有傑出科研和教學成績,更要有「政治觸覺」,「社會任何事都是政治,所以我覺得一個校長應該知道社會的發展情形,(了解)社會需要什麼的觸覺」,但當被問及徐是否有政治觸覺,他回應說「我覺得徐校長這方面沒問題」。
張祺忠﹕應由師生決定
港大校委會成員兼教職員會主席張祺忠認為,招聘條件應該交由全校師生給予意見再作結論,不可由校委會主席單獨決定,他個人不太認同政治觸覺是聘用條件。另一校委會成員文灼非則認為很難評論,「現時社會很政治化,校長可能是要了解本港政治,因為有時大學捲入政治議題是身不由己」。
李成康﹕應重風骨 憂淪公關
港大學生會時事秘書、8.18事件主角李成康認為,一校之長必須對社會有基本認識,但他不認同需要有政治觸覺,反而擔心校長淪為面面俱圓的「政治公關」。他期望校長有風骨維護學術自主,讓學校不受政治干預。
已擔任中大校董9年的香樹輝指出,當年雖沒有加入遴選委員會,但中大校長沈祖堯的遴選亦沒有加入「政治觸覺」一項,只考慮學術成就、管治或籌款能力,笑言這準則「可能令所有海外學者不合格」。
「海外學者或全不合格」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亦指出,「不覺得以往本港很多校長有這些準則,科大前校長朱經武已是好例子,張炳良(教院校長兼行會成員)可能有少許」。他說,梁智鴻的說話更像暗示「徐的政治觸覺不足」,「未上任未遇到難題,如何知道一個校長有沒有政治觸覺?」
張文光批評,梁智鴻列出的條件反映他一直記掛徐立之處理8.18事件的不足,介意他批評警方和8.18嘉賓座位安排欠「政治敏感」。他說,過往中大遴選校長只會看校長是否有學術地位、會否被師生接納,現在加入「籌款、政治敏感」等,是間接向權貴傾斜,擔心令知名學者卻步。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