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內地出現退保潮,主因是已投保的投資者認為,保險產品的紅利回報,較銀行定期存款利息還低,故將資金轉移。近日公布的各保險企業第3季業績中亦明顯見到,中人壽(2628)、平保(2318)及太保(2601)的退保金額,合共達14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最多急增1.6倍,退保潮驟然而至。
太保退保增幅達1.6倍
中人壽及平保第3季退保金額,分別為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1.32億元,按年上升56.3%及21%,而太保的退保增幅更驚人,達到1.6倍至31.62億元。有分析認為,內地銀行多次加息吸引存款,加上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已令保險公司的銀保產品吸引力下降,令資金流走。
在失去大批客戶的資金之外,各險企更可能要承受被追討差額的風險。內地《經濟觀察報》昨日引述一名保險精算師稱,擔心在2007年股市暢旺時所承造的5年期銀保產品,將於明年要兌付給投保人,但按照目前回報率計算,10000元存款於5年後,利息有2900元,但銀保產品卻只有1900元。
由於這類產品一般附設條例,表明回報率會較銀行存款為高,但按目前情况,除非作特別分紅,否則難以達成當初所承諾的回報率,一旦投保人追討差額時,內地全個保險行業,可能要被追收高達200億元。
銀保產品或要付回報差額
不過,由於保險公司已在此前,提升足夠的準備金,加上影子會計的因素,對保險公司今年的盈利未必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保險業的前景並不明朗,有保險公司管理層指出,受到經濟周期波動所影響,加上投資回報低及退保潮,目前保險業經營變得更困難,有需要增加新產品來保持盈利增長的動力。受到環球股市波動所影響,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增長顯著放緩。太保第3季投資收入為40.38億元,按年增加7.5%,中人壽只有150億元,增長不足1%,而平保的投資更下跌43.1%至51.97億元。
另外,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昨日在北京一個會議上表示,內地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來源有限,他指出,國家應該容許保險公司發行次級債券,或在香港及海外等地發行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