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改委反壟斷 打雷未必會下雨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13日 06:01
2011年11月13日 06:01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發改委近日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反壟斷調查引發各方關注。然而有迹象顯示,這一事件背後的推動力並非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決心,而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坊間認為,在劃定界限、各取所需後,調查極有可能草草收場,不了了之。面對壟斷,內地民眾還是看客。

幕後推手:廣電中移嫌疑大

發改委宣稱,此番調查是因為收到舉報。那麼到底是誰告了黑狀?「利用支配地位阻礙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的指控,讓廣電系統首當其衝受到懷疑。

近年來,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電信和廣電兩個系統的爭奪日趨升溫。雖然歌華有線等廣電系的運營商一直尋求進入寬頻市場,但始終無法打開局面。

中國移動所扮演的角色也頗為可疑。業內人士指出,2011年年底,中國移動從事寬頻接入服務的禁令就將失效。在這一關鍵時點上的反壟斷調查,極有可能讓中移動迅速拿到固網運營執照。

工信部這幾天的沉默,讓「電信內鬥」的猜想看起來更為可信。但無論誰告的黑狀,發改委的態度才是關鍵。消息人士透露,發改委此番大動干戈的背後,是其負責反壟斷的部門正在尋求擴張,此時的一個「響雷」至關重要。

奉旨壟斷:調查難涉「兩桶油」

電信和聯通觸霉頭,對壟斷央企積怨已久的內地居民自然是大呼痛快。但質疑也隨之而至:為什麼不查中石油、中石化?

具體來說,《反壟斷法》是針對市場失靈的一種解決方案,其只能在類似於寬頻接入這樣的競爭領域發揮作用。對「兩桶油」談《反壟斷法》自然是文不對題。

該學者指出,只有在石油產品引入市場定價機制、出現競爭的情况下,人們才可以依據《反壟斷法》去找「石化雙雄」的麻煩,但在「國家安全」等考量下,這種情景短時間內不會發生。

司法缺位 民眾繼續「乾瞪眼」

像「石化雙雄」這樣摸不得屁股的「老虎」如今已愈來愈少,但在司法缺位元的情况下,普通消費者對於壟斷仍只能捧着法典乾瞪眼。究其原因,是中國《反壟斷法》沒有更多強調司法功能,而主要靠發改委、商務部、工商局這3個機構來執行。一旦消費者的權益因壟斷而受到損害,他們將主要通過舉報,而非訴訟的方式來維權。

考慮到中國大部分「經濟性壟斷」的背後都有「行政性壟斷」的身影,主要依靠行政機構來執行的《反壟斷法》自然也難易擺脫「紙老虎」的定位。內地司法界一知名學者表示,未來,只有當普通消費者能以壟斷受害者身分啟動司法程式時,《反壟斷法》才有望長出牙齒,變成咬人老虎。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