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軍方為私利干政 埃及突尼斯民主路異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3日 05:59
2011年11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埃及與突尼斯今年初同在「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變天,突尼斯已在上月大選產生民選政府,但埃及在穆巴拉克獨裁政權倒台後,人權反而持續倒退。與埃及相比,突尼斯在步向民主上無疑享有多項優勢,諸如人口結構較簡單、教育水平較高等,但兩國在民主過渡上有所差異,軍方角色乃一大關鍵。

突尼斯軍方沒干預過渡

突尼斯前獨裁政權年初倒台後,軍方幾乎沒干預政權過渡,由文人組成的臨時政府打理朝政。各政黨和改革派領袖在過渡時期組成150人立法機關,制訂民主發展方略。雖然上月大選由伊斯蘭政黨獲勝,但自由派亦接受選舉結果,認為這是民主勝利。相反,埃及現時的臨時文人政府,實際只是軍方的秘書處,實權始終由軍方掌握。事實上,自1952年軍事政變推翻君主制以來,埃及4任總統均是軍人出身,政治權力與商業利益長期操在軍人手上,地方政府以至港口及機場等戰略設施都由軍人控制。軍方不肯放權,一大原因是憂慮民選政府上台後原有特權無以為繼。

埃及軍方誓保三核心利益

西方外交官員認為,在後穆巴拉克時代,埃及軍方決意保住三大核心利益﹕一是確保軍方領袖不會像穆巴拉克般被法庭清算過往缺失;二是保住軍方商業利益,繼續經營各式工廠,製造武器以至家庭用品;三是奠定軍方享有特殊政治地位。埃及軍方除了延續國民深惡痛絕的緊急狀態法令,容許前國安機構內的穆巴拉克舊爪牙保留權位打壓異己,又尋求干預新國會制訂新憲,企圖確立軍方的「憲法保護者」角色,不受國會監察,令民間反對軍方呼聲日益高漲。

國際特赦指出,截至8月已有至少1.2萬平民被控違反宵禁、侮辱軍方等,在軍事法庭遭到「欠公允」審訊,至少13人判死,反而軍人的暴行卻未被追究。其中一次血腥鎮壓發生於上月9日,軍隊向基督徒示威者開槍,並以裝甲車輾過人群,但軍方高層欲否認暴力鎮壓,令不少民眾不再信任軍方。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