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濟學教授張五常曾言,街頭巷尾的一些微觀現象,可能較統計數字更具解釋或更具經濟預測意義。近日一宗看似不屬經濟範疇的新聞,卻可能對樓市買家或投資者,具有啟示作用。
中環國金中心(IFC)今年的除夕倒數煙火表演,將不獲該物業兩大發展商恒基地產(0012)和新鴻基地產(0016)出資贊助,雖然主辦單位旅發局和有關發展商未有公布原因,筆者認識的一些「高人」,卻指這宗新聞別具意義,話可能反映發展商對明年樓市看淡,需要做「節流」,所以連數百萬元的贊助費也要省回。「高人」又補充說,近年「地產霸權」說法當道,也打擊了發展商出錢做善事的意欲,皆因出錢不會被欣賞,只會動輒得咎。
推盤急增 發展商加快回籠
事實上,近期發展商賣盤確實顯得有點急躁,有代理統計,本月截至24日為止,暫錄得1470個新盤單位推出市場,大幅超越10月全月的453伙,上升約2.3倍(見圖1),有分析指是政府不斷推出地皮,發展商要先套現才可以趁低吸納土儲,當然也有指是發展商預期外圍經濟和股市將進一步惡化,來年樓市難以看好,所以才趁近期市場積累了一定的購買力,加快賣樓套現,以做好防風措施。
究竟樓市將只會作出調整,又或是來個大逆轉?往往要事後才可以知道,不過,就算對長線樓市樂觀,發展商做好防風準備,實也無可厚非,而套現以後,如樓市回暖,則重新買地也不是太遲。要知道,賣樓是將地價和磚頭一起賣掉,就算同一時間買回地皮,則只是要支付地價,這便等同套現了當中磚頭的差價,可以減低風險。這和一般散戶業主不同,他們賣了樓,日後也只可買樓,而不可以單單買地,少了發展商擁有的靈活性。
失業率見底回升 宜警惕
其實,近期樓市確是「淡意」驟增,就如中原的二手樓價指數,連跌5周以後,在上周彈了一彈,今周又再回落,一些經濟指標也令人提高警惕,當中包括香港的失業率,便剛見底回升,雖然升幅只有0.1個百分點,也不應鬆懈。
一般而言,失業率變化,並不領先樓價變化,大抵只屬「同步」的反向指標(見圖2),但在外圍經濟轉差,大多分析也會預計香港來年失業率將上升,如有關預測「準確」,則明年樓市面對的壓力,也可能會增加。事實上,財爺曾俊華在本周初於立法會就香港來年經濟表現作預測,也是傾向悲觀,來年失業率進一步上升也並不出奇,財爺進一步指出,香港樓市正在進行調整,希望能夠「軟着陸」,那知此時立法會議員李永達卻表示,「不滿」樓價回落太慢,令一般打工仔就算加了人工,也仍未能輕鬆買樓。
好了,李永達不滿意樓價的回落幅度和速度,那他究竟想樓價回落多少,又要跌得多快,才能令他滿意?一年跌兩成、三成,還是兩年跌五成?有網民指出,李議員一定不會,不肯,或不敢說出答案,否則明年立會選舉,可能會大量流失「業主票」。
續踩樓價 政治正確?
樓價與失業率,究竟啥影響啥,實在難說得很。有一種說法是,當失業率上升,人們連份工也保不了,又那會想買樓換樓?反過來說,樓價下挫了,人們財富縮水,沒心情消費,又會進一步打擊勞工市場。現時香港經濟情况已開始轉差,政府是否仍應附和議員不滿意樓價跌幅,要又多踩一腳?
說到失業,香港的整體失業率暫只回升了約0.1個百分點,但與樓市關係最密切的代理,卻已真正的進入冰河時期,上個月平均每6個代理只能促成1宗成交,即6個代理當中,有5個要食白果,更有業界人士預期,如樓市成交萎縮持續,則過年以後,可能會多達8000至1萬個代理要面對裁員壓力!果如是,則代理界的失業率便有可升至超過30%!
不過,地產代理向來社會形象不佳,就算是大規模失業,也難獲議員同情。正如近期內地部分地方政府開始推出房產「托市」措施,卻引來新華社昨日發評論文章,稱房地產要調控到民眾滿意的「政治水準」。則原來香港的議員思維,其實與內地中央政府靠攏,談的是「政治水準」,用辭也是一樣﹕「滿意」與否?
明報記者 陸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