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物色新星作品博炒起長青網文章

2011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1月27日 05:59
2011年11月2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藝術品如海鮮價,波幅極大,例如近年熱炒的當代中國油畫,畫家一舉成名後,原本不值一文的作品或即時升價百倍。因此,希望考考眼光的一般人,不妨考慮從未成名畫家的作品中尋寶。

名家作品價值穩定 入場費高

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行負責人何培偉表示,對於有意晉身收藏家的投資者而言,近現代字畫例如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的作品較易投資。主要是他們的作品已累積市場口碑,又有國際拍賣行估價及成交記錄,相對來說價值較穩定。不過,由於作品已被「炒起」,除非投資者實力雄厚才能入市。

故此有人則從從新晉畫家中發掘,趁未成名前,先買入收藏,待有市場炒作時,價值便會倍升。以中國當代畫家岳敏君為例,作品中的人物誇張大笑,與畫作主題形成強烈對比。他未成名前的作品,只值數萬元人民幣,但自從被市場炒作後,身價急升千倍。2007年在倫敦蘇富比拍賣其作品《處決》,以4400萬元成交,創下當時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的最高紀錄。

現時即有不少投資者長期在北京的藝術區如798等參加畫展,從中考眼光,尋寶有潛質的新一代畫家。

不過。何培偉認為,當代畫作早有一批固定的圈內買家炒作。再經過如蘇富比、佳士德等國際拍賣行出售,推高作品價格,但相對傳統畫作風險較高。他建議有心入門的投資者,應該多往畫展及拍賣會取經,競投時亦最好選擇有信譽的拍賣行,並找專家陪同,才能避開買入贗品或以過高價錢買入。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