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人幣中間價 近日較強的玄機 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5日 18:09
2011年12月05日 18:0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周三晚宣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今天執行,符合本行的預期(看本欄11月7日)。本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是2008年12月以來的第一次,在過去的兩年,央行為了應對通脹,已經12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並將其推上了21.5%的歷史高位。今次人行的行動意味着中國的貨幣政策開始出現轉向,並意味着政策面開始關注經濟的下行風險。值得指出的是,調整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決定,政策的轉向有些「超前」。

由於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以三率為調控手段,就是利率,存準率和匯率,如果調控存準率表示政策轉向,這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可能有特別的啟示。

資本外流見風險 央行釋放流動性

在人行宣布降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兩天,央行開出的在岸中間價明顯偏強。從周二的6.358到周五的6.331。從基本面來看,近年主導匯率政策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以較強的匯率方便購買更廉宜的進口產品,以揭抑輸入性通脹,可是,內地通脹率正在回落,沒有必要加速升值。第二個因素是資本流動,此前離岸價較強,投資者和企業有誘因以各種渠道把資金流出國外套利。現在離岸價較弱,回流壓力較大,在通脹壓力減緩的前提下,也許中央在一定程度允許小量的資本流入。

事實是中國面臨的資本外流的風險。最新的外匯佔款資料顯示,10月份中國的外匯佔款大約減少了200億元,與此前每月大約2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淨流入相比,10月份則大約出現了220億元的資本淨流出。

由於此前大量的淨資本流入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央行才需要發行票據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來對冲貨幣多增帶來的通脹壓力。而10月份外匯佔款減少,數量可能相當於上調了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在資本外流的情况下,央行有條件選擇主動釋放流動性。

再看香港人民幣存款的數字。10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計6185億元,較9月底的6222億元減少0.6%,是兩年來首次下降,卻是去年同月的2171億元的3倍。據報道,9月份通過跨境貿易結算淨流出香港的人民幣資金達到195億元,而10月份人民幣資金繼續外流。這數字也可能是這種政策轉向的信號。

楊宇霆

ANZ 澳盛銀行 大中華高級經濟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