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丁屋地增20公頃 保育地降格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5日 18:05
2011年12月05日 18:0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規劃署為滿足新界原居民的丁屋需求,早前建議在即將開放的新界北禁區,擴大12條鄉村的丁屋地近三成達20公頃,估計可興建近800間丁屋。蓮麻坑村一條天然河兩旁20米闊土地,亦由自然保育區降為綠化地帶,村民有需要可向城規會申建丁屋。城規會上月在環保團體群起反對下通過草圖,環團斥政府向新界村民讓步。

政府今年初檢討新界北區禁區內逾10多條鄉村的土地用途,規劃署建議,12條村可擴大丁屋地,總佔地由70.7公頃增至90.6公頃(見圖),另外5條鄉村維持不變。

蓮麻坑村雖不獲擴村,但規劃署提出河流兩旁的自然保育區,因保育價值不高,可降為綠化帶,日後發展較靈活。村民有需要,可逐一提出規劃申請興建丁屋。

環團群起反對 批向原居民讓步

綠色力量保育及教育經理胡麗恩表示,政府及環團過去進行多項研究,均確認蓮麻坑河及兩岸的生態價值,如規劃署的《邊境禁區的土地規劃研究》,亦建議將河兩岸的20米闊緩衝區劃為「自然保育區」,藉以保護河流。

但她指出,城規會主席兼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周達明,在會上提出可「降格」,質疑是政治決定,「最危險是完全缺乏科學根據但城規會都通過,是不是政府向村民讓步呢?」

綠色力量、世界自然基金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香港觀鳥會及創建香港簽署聯合聲明,對蓮麻坑河兩岸降格為綠化地帶表示失望,擔心會興建丁屋,威脅河流生態。

城規會﹕委員集體決定

城規會發言人強調該會採集體負責制運作,是委員集體決定。發言人補充,城規會將蓮麻坑河的緩衝區劃為綠化帶,主要考慮到漁護署確認河流兩岸生態價值不高,將兩岸降格,可讓城規會規管該處的發展,在保育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由於城規會已完成修訂,將提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審批。

高生態價值 或發現全球新品種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表示,蓮麻坑河是深圳河的上游河流,擁有豐富的魚類物種,由於分隔深港的深圳河水質嚴重污染,該段河流成為深圳河魚類的最後樂土,如該河曾發現了一種體型嬌小,不會長大的野生鯽,已被送往外地檢驗是否全球新發現魚種。漁護署資料顯示,蓮麻坑河記錄的淡水魚共16種,其中14種是原生種,佔全港淡水魚約40%,確認是具高生態價值的低地河溪。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