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市場情緒製造機會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1日 05:59
2011年12月0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慧雅談到投資者要慎防被市場噪音牽着走,又提到查理曼加的觀點,即很多投資者的問題,是源自不能垂低雙手,什麼都不做。據慧雅的了解,查理曼加以上的說話,應是源自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巴斯高(Pascal),不過巴斯高的着眼點,是很多人的問題。想深一層,這句話值得深思的。

基本上,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於是乎很多投資市場上的現象也應運而生。若我們細心留意,會發覺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是煞有介事的東西,其實未必是那麽重要,於是乎很多時候我們都可能犯上了一個錯誤,就是將市場那一刻認為很重要的事件放大來看。若我們細心考證,會發覺很多時候巿場上在某一刻很擔心或吹捧的事,在數個月後可截然不同,譬如以利率為例,在一段時間,巿場的焦點可以是在加息,但在幾個月後,又可以聚焦在減息,有說巿場的特徵,是有點精神分裂,這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不過卻並非全無根據。

把握過度悲觀樂觀時機

有說投資巿場的特徵,是不斷會有主題,投資者可以做的,就是先於巿場發掘焦點,然後再出部署及靜待市場的視線轉移到有關主題上。在概念上,這是可以成立的,不過在實踐方面有不少困難。另一方面,我們亦要留意,無論在看好或看差時,巿場都會傾向過度,在看好時,可能會極度亢奮,在巿差時又可能會過度沮喪。以慧雅之見,把握市場的過分悲觀和過分樂觀的情緒,是另一可取的投資方法。目前而言,慧雅認為巿場可能已對港股過度悲觀。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