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耗能大成本高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5日 18:05
2011年12月05日 18:0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電腦學家揚言,目前各國政府所用的經濟模式,過於簡單又不合時宜,難助政府及早制定政策,他們指出,許多政策制定者採用的傳統經濟學模型,「無一」預測得到近年出現的全球衰退和歐元區危機。一些經濟學家則反過來質疑超級電腦的預測能力,並擔心它涉及天文數字的研發費用,不符合成本效益。

盼取代現政府沿用經濟模式

參與「地球實况模擬器」(LES)項目的倫敦大學學院數學系非線性動力學教授畢曉普(Steven Bishop)道﹕「現代銀行制度可能會發生更多災難,只是它們在錯綜複雜的事件裏隱而未顯,就像次按危機那樣。我們希望找到不穩定和災難的先兆,那或者可供政治家及時阻止它們發生。」

倫敦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教授貝格(Iain Begg)則說﹕「世界實在太複雜。我們連天氣都無法多預測幾天,對社會領域與人類行為更難以分析,因為社會趨勢不僅複雜,而且隨時變化。我們不禁要懷疑,就算是最強勁電腦也無法應付。」

「天氣難多測幾天 人類行為更甚」

超級電腦擁有強大運算功能,過去通常用作物理或生物研究,但近年亦日漸多用於分析社會及經濟問題,甚至推測人類活動,例如瑞士聯邦科技研究所利用超級電腦模擬全體國民的旅遊活動,預測交通擠塞並部署紓緩措施,亦有科學家利用電腦模型研究經濟數據,預測金融巿場泡沫。

LES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能模擬全球運作的電腦系統,這遠比上述研究宏大,但面對的挑戰亦遠高於它們。要建立足以收集及分析不斷增長的全球資訊的超級電腦系統,必須有強大硬件支援數據存取運算,並需開發可行的分析系統,成本高昂,運作時亦需大量能源,單單依靠政府財源恐難以支撐。此外,蒐集數據分析涉及私隱問題,儘管研究人員保證來自個人的數據只會用作分析人類互動的關係並預測社會整體趨勢,而非追蹤或預測個人行動,但仍讓人憂慮數據遭濫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