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半年劏房舊樓大火一再重演,今年6月在馬頭圍道劏房樓宇大火中失去長女謝茵怡的謝父,上周在電視上目睹花園街劏房再有無辜家庭命喪火海,再喚起「火災噩夢」,陣陣濃煙味彷彿從畫面傳入公屋新居﹕「濃煙處處、伸手不見、人撞人、樓梯窄……想叫救命也無能力」。他直斥事隔半年,基層難上公屋和打擊劏房消防隱患兩大社會問題未見解決,「難道再多的基層『墊屍底』,政府都仍然坐視不理?」
花園街四級火9死,6月馬頭圍道三級火4屍5命,兩個失去親人的家庭亦未釋懷。其中謝茵怡為救妹妹犧牲自己,謝爸爸說,已與妻子和康復中的幼女搬到紅磡公屋,但當日逃生險象仍歷歷在目。
一家搬進公屋 仍需見心理醫生
謝父說,大火發生前半年,以4000多元月租搬進200多呎的「奪命劏房」,一心盼盡快上公屋,同層「劏房客」還有港人家庭和南亞裔鄰居,可惜公屋心願未圓便遇上災禍。
大火在6月15日凌晨發生,他與大女茵怡當時仍未睡,「個女剛考完高考,在房彈結他,我就躺在梳化休息,突然聽到有便衣警員在窗外叫喊,說有大火,叫我們往上走」,結果,謝父二話不說,抱着幼女穎穎,拖着茵怡向天台方向跑,謝太則隔了數秒,拿了電話才尾隨。
謝太說,「門打開的一刻,只見濃煙滿佈,伸手不見五指,家裏的燈全熄了,唯有直奔上天台」。由於舊樓梯無緊急照明,梯間又窄,謝氏一家只好憑感覺摸黑行走,根本連呼吸也有困難。
劏房隔開後梯 不知有路可逃
此外,由於通往另一後梯的出口,被一間由南亞裔住客居住的劏房隔開,他們從未知道有路可逃。謝父說﹕「能通往後梯的那戶,是南亞裔居住的那戶人,劏了房後我們根本不知有後梯,梯間既沒警鐘又沒水喉。」逃生最後,只有謝太能登上天台,謝父與幼女則跑進了5樓的一個單位暫避,茵怡則在3樓梯間跌倒,扶起了爸爸和妹妹後,便沒有再起來。
花園街大火感同身受
謝父最初被大火灼傷,短暫失明,幼女穎穎現時仍全身傷痕纍纍,至今一家仍要面見社工和心理醫生。謝父說,從大女8歲開始,他便身兼母職,接送女兒上下課,每天互訴心事,一家四口血脈相連;如今身上傷痕即使有天能康復,心靈創傷卻無法根治。搬進公屋後,爸爸仍為大女兒預留位置,將她的物件一件件珍而重之放於房間。
上周花園街又響起劏房哀歌,謝爸爸直言感同身受,「彷彿看電視已聞到濃煙味」。他斥責政府根本無盡責保護市民,「如果政府盡了責,說(基層家庭)輪候3年上樓便上樓,死可以說是意外,但等了又等,對基層不提供協助,就是拿我們『墊屍底』,是不負責任!」
明報記者 鄭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