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官方昨天發布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比上月回落1.4點,這是09年3月以來首次回落至50以下,顯示製造業正在萎縮。各分項指數均不甚樂觀,其中新訂單指數大幅下跌,顯示內地製造業需求不振,面臨萎縮困境。
庫存指數上升 顯示需求疲弱
官方的PMI每月從全國製造行業抽取820家樣本企業,從11月PMI各分項指數分析,新訂單指數對比10月下降2.7個百分點至47.8,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下降3個百分點至45.6,顯示發達國家因經濟復蘇乏力,未能拉動中國製造業出口實現增長。同時,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2.8個百分點至53.1(圖),顯示市場需求疲弱,令到企業面臨減庫存壓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佔樣本更大比例的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由10月的51降至11月47.7,較上周公布的初值48還要低,同樣為09年3月以來的新低,並創下08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相對於新訂單指數,官方PMI分項中的原料購進及產成品價格指數均大幅下降,顯示前期緊縮貨幣政策令到通脹壓力明顯緩解。
考慮到歐債危機對全球出口增長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分析員普遍預測「保增長」將會取代「控通脹」,成為下一年中央貨幣政策的重心,未來幾個月貨幣政策放鬆的力度還會加大,央行可能於明年連續下調準金率,以保持8%以上的GDP增長。
儘管PMI信號並不樂觀,但經濟師多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只是平穩回調,出現重大波動的可能性不大。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PMI進入收縮區間反映外部需求疲弱,以及前期宏觀調控政策的累積效應導致的總需求放緩,符合市場的一般判斷。12月PMI有望小幅反彈,但仍可能保持在50以下。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亦指出,PMI短期下降是長期貨幣緊縮政策導致的正常現象,國內經濟目前在就業、投資等其他宏觀數據方面並未呈現異常,加上近期以寬鬆為主要內容的貨幣政策對中小企業信心提振將有所幫助,暫時毋須過於擔心。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PMI是國家經濟表現的重要信號,對中央貨幣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影響。最近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是貨幣政策回歸正常狀態的起點,預計明年一月準備金將再次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