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手編地氈 放下高貴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08日 08:00
2011年12月08日 08:00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人手針織的衣物,總有特別偏好。彷彿在撫摸那件織物時,能夠感受到工匠是如何一針一線地將衣物編織成形。向來以全人手編織的太平地氈最近找來設計師Yasmina Benazzou Kossmann製作全新的Boheme(波希米亞)系列,解放地氈的高貴印象。


波希米亞式隨意舒適

「以往很多設計師均以地氈的物料,或單一主題和靈感來設計圖案,但這次設計的波希米亞地氈,我卻刻意地希望透過每張地氈來塑造一個世界,所以當你從一張地氈走到另一張地氈之上,感覺就像在不同的世界之中穿梭一樣。」而波希米亞強調的隨意與舒適,正是地氈的設計原點。


在與太平地氈合作之前,Kossmann已在豪華地氈設計方面累積豐富的經驗。在巴黎修讀時裝設計後,從小在摩洛哥長大的她因而獲邀為摩洛哥皇宮設計地氈,走上地氈設計師之路。自此之後她就專注於為酒店行業以及住宅物業提供訂製設計。曾經在雅加達居住,又在巴黎生活17年,現在定居紐約,所以她的作品糅合了各地的藝術、設計及裝飾風格。


從價格上來說,一張太平地氈談不上便宜。但Kossmann認為地氈的價值不在於它放在皇宮或是平民百姓家,「真正的高級奢侈,講究的是那令人嘆為觀止的工藝和技術。挑選一張獨特圖案、獨一無二的地氈,放在特定的空間中,整個事情本身便很有趣。」可對於空間有限的香港人來說,在家放一張地氈,應該是更加奢侈的事。Kossmann認為家具可以經常轉換,可選定了一張地氈後卻甚少會換來換去,所以挑選過程,和設計一樣,同樣需要細心研究。「我想,當一張地氈放在一個空間內,它佔有的是很重要的地位,當我們選擇時,亦可以以地氈為中心,為空間定性,make a statement。不要擔心,儘管放心使用色彩或圖案強烈的款式,會令空間帶來意想不到的感覺。」


價值應以工藝衡量

說穿了,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的家佈置得舒適寫意。Kossmann心目中的理想居所便是一間像瑞士裔法國建築師Le Corbusier或德國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 的現代建築,最好屋外還有美麗的風景。當然在現實中難以實現,可如果負擔得起,從Kossmann設計的一張地氈着手改變家居的內在風景,倒也是件美事。


查詢 太平地氈 2522 7138

文 張曉冬

圖 品牌提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