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中,稱刑事審判的職能是「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維護穩定」,而最高檢察院報告則提「堅持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並重」,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報告,也稱是為「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但有人大代表認為,「保護人民」應該放在「懲罰犯罪」之前,甚至「懲罰犯罪」都可以刪除。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法學院院長陳忠林稱,制定任何法律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人民,而不是懲罰任何人,而「保護人民」的含義中已經包含「懲罰犯罪」。「處於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都是人民的範疇」,他們的合法權利也都受法律保護。他已提交建議,將「懲罰犯罪」移到「保護人民」的後面,或者乾脆刪除。
《刑訴法》通過 有微調可能
陳忠林說,「把尊重和保護人權寫進刑訴法之中,是我國刑事法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標誌。」
內地財新網昨日報道,《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前日下午已由人大主席團表決通過,但由於仍接到大量修訂意見,草案仍有「微調」可能。報道引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一名成員透露,主席團170人投票時有1人反對、1人棄權。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法學院院長陳忠林稱,制定任何法律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人民,而不是懲罰任何人,而「保護人民」的含義中已經包含「懲罰犯罪」。「處於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都是人民的範疇」,他們的合法權利也都受法律保護。他已提交建議,將「懲罰犯罪」移到「保護人民」的後面,或者乾脆刪除。
《刑訴法》通過 有微調可能
陳忠林說,「把尊重和保護人權寫進刑訴法之中,是我國刑事法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標誌。」
內地財新網昨日報道,《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前日下午已由人大主席團表決通過,但由於仍接到大量修訂意見,草案仍有「微調」可能。報道引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一名成員透露,主席團170人投票時有1人反對、1人棄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