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消毒」買債 證QE3無望長青網文章

2012年03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3月12日 06:35
2012年03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欄上周三談及,美股要再升,聯儲局就要為市場提供新刺激,可行方案包括在本年6月30日「扭曲操作」結束後加碼延期。未料1天之後,經常為聯儲局政策「放風」的 《華爾街日報》記者希爾森拉特(Jon Hilsenrath)就撰文,力倡「消毒式」買債,顯示聯儲局有意推另類版QE(量化寬鬆) ,相信今年內推出典型QE3的機會大減。


聯儲局購債後 啟逆向回購協議

希爾森拉特提出的「消毒式」買債,又可以說是另類版QE,因為與典型QE的不同之處,就是聯儲局在市場購入長期國債或按揭抵押債券(MBS)之後,會進行「逆向回購協議」(reverse repo),向金融市場提供短期(如28天)定期存款投標,從市場收回新資金流動性「消毒」,令整體流動性不會額外增多,避免通脹升溫。


其實不論買債後「消毒」還是「不消毒」,目標也只有一個──壓低債息。但究竟「消毒」買債,就是否一定能夠確保不會谷高通脹,就的確是一大疑問。


首先「消毒」這個概念對聯儲局的買債計劃來說,絕非新事情,因為聯儲局設有「過剩存款準備金利率」(IOER),旨在推行量化寬鬆時,過剩流動性可以泊回聯儲局,讓銀行賺息0.25厘,紓緩通脹壓力,其實也是「消毒」形式的一種,只不過是IOER的金額不及量化寬鬆的金額,所以只可以說是「半消毒」。


購MBS 流動性似滯實增

不過,即使現時進行所謂「全消毒」,但聯儲局買入二手市場乏人問津的MBS,雖然表面上整體流動性沒有增加,但把之前被鎖死的流動性釋放出來,「死」的流動性變成「活」,市場可用的錢還是多了,錢最終還是拿來炒油、金、商品等等,通脹有什麼辦法不會谷高呢?

現時聯儲局「吹風」,暗示有意推行「消毒式」買債,換句話說,就是為QE3找尋一個替代品,所以差不多可以肯定,除非美國經濟或歐債危機急轉直下,今年可以見到QE3的機會極低。


但為什麼聯儲局不選擇推QE3呢?除了今年因為是大選年,共和黨施壓,不希望聯儲局出QE3令美股升翻天,為奧巴馬助選外,大家只要看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現時已達2.8萬億美元(見圖),槓桿比例早已超越50倍,聯儲局除了是一間央行,也是一隻巨型對冲基金。所以,QE3除了政治上不可行,實際操作上也是困難,吹了差不多一年的QE3可以休矣!


明報記者 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