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對今年通脹 可以樂觀一點長青網文章

2012年03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3月12日 06:35
2012年03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今年的經濟工作目標。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下調到7.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控制在4%左右。


由於元旦和春節的影響,CPI在今年1月份反彈到4.5%,高於大多數機構的預測;2月份降低到3.2%,低於大多數機構的預測。今年把物價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最終能否實現,還有專家教授認為有難度。


由於在過去三年裏,政府「控制通脹」的信譽已經受到傷害,因而專家教授們的疑慮很容易被公眾接受。導致政府信譽受傷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政府連續兩年沒有實現控制物價的目標。2011年制定的CPI漲幅控制目標是4%,實際全年平均上漲了5.4%。2010年CPI漲幅控制目標是3%,結果全年平均上漲3.3%。不僅如此,2010年最後三個月,CPI同比漲幅分別為4.4%、5.1%和4.6%。這個漲幅比平均數更接近消費者的感受。


第二,在實施經濟刺激計劃的過程中,短期經濟政策在提高短期經濟增長率的時候,幾乎放棄了對遠期通脹的顧慮。經濟政策竟然公開地把「控制通脹」的目標調整為「控制通脹預期」,給人以「製造出乎意料的通脹」的聯想,進一步傷害了政府「反通脹」的信譽。


不過,今年的情况不一樣:如果當前的經濟政策在未來兩個季度內沒有明顯調整的話,那麼最終實現的年度平均CPI漲幅很可能會在3%以下,從而超額完成「4%以內」的目標。以下是做出這一判斷的理由:


首先,去年CPI前高後低的走勢帶給今年的CPI指數一個顯著的「翹尾因素」:如果從現在到年底消費價格水平不變的話,那麼CPI指數將在3月份恢復到3.4%,6月份降低到2.9%,9月份進一步降低到1.6%。全年平均CPI漲幅為2.6%。我們把這一情景作為基準(baseline scenario)。


理論上說,如果出現兩種「新漲價因素」,那麼最終全年CPI漲幅可能會高於2.6%:一是當前CPI環比指標具有上漲的趨勢,導致CPI指數從3月份開始偏離基準情景;二是2、3季度出現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導致3、4季度的CPI指數偏離基準情景。聯繫現實來看,這兩個可能性都不大。


PPI持續低走 反映未來CPI難大漲

在過去幾年裏,通脹的起因是流動性過剩,因此通脹本質上是需求拉動的。但是通脹的傳遞機制卻是成本推動的,從產業鏈上游傳遞到產業鏈下游。因此,當前PPI(工業品價格指數)的走勢往往會成為未來幾個月裏CPI的走勢。


在2011年6月到9月之間,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基本上都與前一個月持平;10月和11月,分別比前一個月大幅下跌了0.7%;之後連續兩個月又下跌了0.4%和0.3%,直到今年2月份才上漲了0.1%。有研究認為2月份的上漲來自企業回補庫存。這一推測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一致。去年12月份以來,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小幅上漲,從11月的49.0恢復到2月份的51.0。但是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只在2011年12月份從前一個月的49.7上漲到56.0,之後兩個月連續降低,2月份為48.4,顯示節日因素導致的製造業繁榮很快會結束。


未來推動全球資產價格上升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美元進一步量化寬鬆,二是國際局勢動盪造成石油或者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目前看來,至少聯儲局進一步量化寬鬆的可能性已經降低,因為聯儲局已經感受到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同時美國國內就業狀况也有所改善。相反,導致全球資產價格降低的因素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美國經濟復蘇還不穩定,歐洲經濟增長更加乏力。


高端奢侈品 有泡沫爆破危機

所以,對今年物價目標的實現,我們不妨「樂觀」一點。對經濟增長着陸、就業崗位增長不足,以及某些泡沫的破裂要有所準備。CPI環比指標變化對短期經濟活動的影響比CPI同比指標大。如果今年全年平均CPI漲幅低於2.6%,那就意味着環比出現了通縮。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通縮是比通脹更不好的情形。今年前兩個月,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價量齊跌」;茅台酒最近也打破了「不降價」的神話,價格下降幅度竟然接近20%;價格正處於高位的翡翠等高端奢侈品的價格泡沫更是隨時都有破裂的可能。


吳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