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名家寫作﹕在那闌珊處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6月15日 14:12
2010年06月15日 14:1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工作是發掘真相,需看得比別人清楚和深刻;深度採訪有時候也是一種腦力和心力的訓練,觀察力是當中重要一環。發掘故事題材,有時往往源於驚鴻一瞥、一個念頭、一個行動。 以前一位資深傳媒人說過,新聞題材俯拾即是,由中環乘巴士至筲箕灣,沿途細心觀察已有大量材料可供發掘。一個名字、一個招牌、一個人物表情、一個場景已透露了玄機。 簡單如旅遊報道,不一定是純粹的景點和吃喝玩樂介紹,深入的寫法是寥寥幾筆,描寫當地人情趣味,一步一驚喜。早陣子往上海遊逛,偶然在繁華的南京東路附近,瞥見一間叫「張愛玲時裝」的店舖,賣的是中上價女士時裝,店內裝潢陳設典雅,櫥窗還有放置文學奇葩張愛玲的公仔模型,展示她五十年代離港前的裝束;乍看是商業噱頭,但奇特在用的名字是Ailene,和祖師奶奶張愛玲的正確英文名字Eileen大有出入。 本來這只是旅遊小札式的有趣發現,但當時腦海裏已對該品牌真偽充滿疑問,如果作純粹的名人時裝店報道,卻可能助長了事情的負面性,事件有查證的必要。回來後再看該店相關網頁,出現大量未經授權的張愛玲圖片,為平衡報道,訪問了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他回應了一句﹕「會就事件尋求法律意見。」那就使報道更完整;據知有關方面也派人去上海查證,後來過了兩個月,已見該時裝店關門大吉,招牌也卸下了。Ailene一字只留下模糊的痕迹,事情的下文留待張愛玲版權人去交涉了。 觀察力,無色無味,但它往往與判斷力掛鈎。另一次往芬蘭採訪,什麼聖誕老人村、冰酒店、芬蘭浴等景點資料齊備,連旅遊局陪同人員也聯絡好,又有攝影師隨行,但前線工作者,應該對採訪內容永遠感到不滿足。臨上機前向剛往芬蘭採訪的同事請教,她說了一句話﹕芬蘭人的自殺率很高,不少人家中或曾有親友自殺。 就是這句話,和芬蘭人的生活情狀連結起來,大自然的遼闊和人類的渺小,是永恆不變的道理。芬蘭只有數百萬人口,幅員廣闊,政府給國民的支持充裕,生活應無憂。但人心靈的鬱結,就像當地漫長的冬季和短暫的夏季般,最難紓解,內心的痛苦,縱使擁有國寶芬蘭浴也無法解困。某天採訪到一間芬蘭浴負責人時,談起自殺的問題,旁邊一個芬蘭浴女職工驀地眼眶一紅,那兩秒,仿如冰火浴的震動,便是故事所在。報道除了包含聖誕老人的笑靨外,也通過芬蘭浴,赤裸裸展示芬蘭人的感性面貌,撫慰無告的心靈。 筆者曾替職訓局一份員工雜誌《no.27》當編輯,記得年前一期「親親傑出老師」聖誕封面專題,報道4位傑出老師;當中一個採訪環節,是在紅磡體育館舉行的畢業典禮。這種場合一片鬧哄哄,採訪最大目的是替受訪老師拍照。但其中一位傑出老師上台時,才站到台中央,一群學生,由「山頂」觀眾席蜂擁走至山腰,舉機向着老師雀躍歡呼道:「郁sir!」鎂光燈閃個不停;那邊廂,在台上站着的郁sir,望着「山腰」的光影不斷眨着眼,難掩內心激動。他雖還沒領獎,但那一刻,全體師生見證,他已隨着學生的熱情呼喊,獲得了他春風化雨的榮耀!最後,負責採訪的記者把這一幕,寫成該報道的引言。 觀察力,仿如人海中驀地亮起的燈火,燃起內心的悸動,由那最細微處出發,就能找到動人的故事。 (四之三) 文:馬靄媛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ee
2024年02月11日 18:42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5月08日 09:27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5月08日 09:27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5月08日 09:27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2年03月21日 13:05
than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2年03月13日 19:42
thanks-
2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