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生活,失去與親生仔20年的感情,離鄉別井照顧他人的兒子。24歲的演藝學院畢業生郭臻去年拍攝《媽媽離家上班去》,主角是港人熟悉的菲傭,住在同一屋簷下,卻無人關心過她們背負着的辛酸故事,為了掙取微薄收入,承受骨肉分離之苦。這齣30分鐘短片,早前在中港分別已獲多個獎項,上月在首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大賽「金鵬獎」中再奪3獎(見表)。故事雖本地化,卻同樣能觸動內地人的心。
香港70年代開始引入菲傭,現時全港共有12萬人。家中沒有聘過外傭的郭臻說,從小滿腦疑問,為何朋友仔家中能容得下一個「異族人」,打點大小事務,去年演藝學院的畢業作品便寫了以菲傭為題材的故事,拍成短片。寫劇本前,他專程走訪了不少菲律賓商店、公園和皇后像廣場等,和菲傭們傾偈做朋友,「原來九成菲傭都是媽媽,但為了仔女,決定離家掙錢」。
走訪皇后像廣場蒐資料
他將蒐集到的真實故事寫成劇本,講述一名在香港打工二十多年的菲傭,多年以來掙錢以為可供兒子讀大學,可惜兒子原來早已輟學,其未婚女友更懷孕,母子見面如同陌路人,反而離港前對一手湊大的香港孩子依依不捨,「好多朋友會記得與菲傭生活相處,但好少人會了解她們本身的背景」。
郭臻笑說,幸運地找到一班菲傭義務幫手演出,在片中有時會講「大家樂」(菲律賓語),自己根本聽不懂,他要找人幫他聽有否念錯稿,有時演員們更會自己叫「cut」。縱然語言不太通,卻會一起檢討劇本,「她們好快明白劇本,因為好多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不只是給菲傭的短片,也是給香港所有事業型媽媽,「不少孩子與家傭關係比自己更親,這份母子情,相信人人有共鳴」。
另外,獲優秀手機短片的《臉》(Faces),是約2分鐘的動畫片,以「扭計骰」作人頭,每人為博上位,不停變臉,導演劉子良表示,香港年輕一代不明白如何面對世界,日日在競爭,對不同人有不同面孔,「變臉好似成為生存、成功伎倆」。主角面對喜歡的女孩不停變臉,最後「諗爆頭」,幸得女孩的愛護重新長出正常面孔,寄語大家面對所愛的人要坦誠。
另外,他今年初又執導自己的畢業作Gearman 2,像港版《勁揪俠》,將夢想中的英雄主義套入現實,平凡人扮超人打壞人。他笑說,由於無資金,演員全在facebook招募,意外地有50人參加,「所有東西好土炮,好低技術,但出來感覺好鍾意」。
金鵬獎港囊括五分一獎項
今年5月首辦的新媒體短片比賽「金鵬獎」,屬國家級獎項,吸引了26個國家及地區共2.3萬份作品參賽,其中逾80份來自香港。在25個獎項中,香港代表勇奪5個獎項,佔整體獎項數目五分之一。
明報記者 謝凱瑩
回應 (0)
2024年05月19日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