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最佳分析師馬駿:9月轉守為攻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6月21日 16:45
2010年06月21日 16:4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資股自去年底以來,反覆調整,忽然間市場對「中國增長」的故事滿有懷疑。本身為經濟學家,亦是投資策略員的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馬駿認為,眼前的中資股受5大不明朗因素困擾,但這些因素至第4季會淡化。現階段買股票要以防守為主,首選內地電訊股、低價消費品股等。至9月左右,才是轉守為攻之時。 馬駿喜歡研究經濟發展及金融市場,他筆下撰寫的文章過百篇。他並在2009及2010連續兩年,獲《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亞洲經濟學家第一名及中國分析師第一名。 待5大憂慮淡化 總理溫家寶上月底一句:「要做好預防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準備」,確令市場憂心忡忡。馬駿認為,內地首季GDP增長有11.9%,第2季只是略為放緩,憂「二次探底」未免言之過早。「超過10%的GDP增長是不能持續的。中央若要達到節能減排目標,每年每GDP單位能耗減少4%,GDP增長便要降至10%以下。其實8%至9%的GDP增長已經很理想。」 馬駿估計,內地第2季GDP增長會放緩至10%至10.5%,第3季9%至9.5%,第4季8.5%至9%。踏入2011年,內地GDP仍能維持9%增長,與今年第4季相若。 製造業可填補內房放緩 馬駿說,在中央壓樓市之下,佔固定資產投資兩成的房地產投資,至8、9月增長勢會減慢。但製造業的投資將可填補。「現在製造業的設備投資按年增長20%,至明年初會升至30%。因為產能使用率正不斷提高,由去年首季的66%,提高至現在86.7%,稍後將會超過90%。到時在機械方面的投資會增加。」 雖然「二次探底」機會不高,但馬駿承認,市場對中資股確存在5大憂慮: 1. 通脹率按年升幅在增加,5月份通脹已升至3.1%,超越 3%的警戒線; 2. GDP按年增長放緩; 3. 內銀股接續要大規模集資; 4. 6月底,銀行要清理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到時才知道要作多少撥備; 5. 房地產成交量已大降,但價格調整仍未到位。 這些憂慮會對股價構成壓力,要待憂慮一一消失後,才會有好表現。「現在國企股指數市盈率僅12倍,較歷史平均數13倍還要低(圖1)。但投資策略,短期來說仍比較審慎。所以我建議要比較防禦性。」他建議現階段可買電訊股,因為最不受宏調影響,今年的資本投資亦較預期少。另外,在內地工人工資大升之下,可看好人均消費較低的消費品股。高端製造業股份亦可看好。 9月買內房內銀 「當這5大憂慮弱化之後,就可以選擇較進取的板塊,例如內地房地產、銀行及大宗商品股。」問他甚麼時候才應進取。「2至4個月之後,應該有機會。」以此計算,約在9、10月便是轉守為攻的時候。 中央由今年底開始會進入「十二五」(即2011至2016年)的籌備期,馬駿說居民收入分配改革肯定是重頭戲。另外,綠色經濟及產業升值,都會是「十二五」的焦點。若中長線選股迎「十二五」,除了高端製造業股份之外,亦可考慮醫療設備、電訊設備、高鐵設備及造船業等。 撰文:高志堅、蘆歡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3年10月19日 19:29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8月18日 10:4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8月18日 10:44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