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由年初開始,英鎊弱勢,市場憂慮英國國債高企,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11.6%,大選又帶來不明朗的因素,但英鎊兌美元卻由3月1日的1.4784低位升至4月26日的1.55水平,同時美匯指數由3月1日的80.65升至82,也就是說英鎊的上升,不是因為美元疲弱,而是因為英鎊本身強勁。到了5月,外匯市場出現很大變化,歐元急轉直下,英鎊也隨之向下,兌美元由1.55跌至5月20日的1.4231。
歐洲不穩 英出口受影響
英國大選之後,市場有一個看法,就是英鎊的相對優點:英鎊在國際外匯儲備的比重相對偏低;英國的債務雖多,但平均年期卻有13年之久;英倫銀行開始關注弱英鎊對通脹的影響;英鎊兌主要貨幣的水平偏離長期均衡水平,但英鎊兌主要貨幣並沒有轉強。
在過去1月,IMM期貨市場的未平倉合約顯示投機倉看淡英鎊,未平倉合約為數75000張,這等於2007年初投機倉建立長倉將英鎊推向二算的合約張數。IMM期貨倉並不能代表市場的成交,但可反映市場的傾向。為何市場在5月轉為看淡英鎊呢?說法有三﹕
(1)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主角是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英國石油需應付的索償支出數以百億美元計,英國石油是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的重要股份,佔指數比重6.18%,僅次於匯控的8.3%,而且金融時報100指數股份每派息7元,英國石油的派息便佔了1元。漏油事件爆發後,英國石油遭沽售,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在4月16日見頂,英鎊兌美元在4月15日見頂。但英國石油在5月27日後下跌20%見新低,英鎊卻反而出現輕微反彈。
削開支打擊經濟 英國國債息跌
(2)歐洲局勢使歐洲經濟笈笈可危,英國40%出口輸往歐洲,英國經濟自然會受到影響;同時英國私人投資者在南歐地產市場有很大投資。要留意的是英國銀行的歐洲主權風險並不大,蘇格蘭皇家銀行只持有15億歐元的希臘債務和14億歐元的葡萄牙債務。
(3)英國新政府答應每年削減370億英鎊的開支,果真落實的話,英國經濟也會受到打擊,這個消息已反映在金邊債券(即英國國債)市場,10年金邊債券孳息率由5月11日的4.024厘,下降至5月25日的3.449厘,6月22日收3.457厘(圖1)。
英鎊轉弱,但有一個例外——兌歐元。在5月3日本欄我提出在過去15年,英鎊兌歐元、德國馬克的走勢特色,是每經歷完一個明顯的徘徊區域後,便會出現顯著的波動,英鎊兌歐元徘徊區已歷時15個月,何時打破徘徊區是一個很值錢的問題,問題是向上抑還是向下突破
。當時我的看法是市場已消化大選不穩因素,匯價是相對的,要考慮的是英鎊的對手的相對經濟增長。結果英鎊兌歐元最低跌至5月7日的1.1353(圖2),在6月1日升破2009年6月22日1.1904高位,最高升至1.2118,現在又回到起步點附近。
到了6月份,英鎊走勢又強了點。新政府提出削債方案使英鎊多了些新希望,金邊債券亦上升。在市場普遍看淡之下,英鎊走勢可算是似弱還強。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main.htm
回應 (0)
2024年01月17日 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