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民主黨的區議會改良方案,結果成為政改僵局取得突破的關鍵,這個方案是怎樣炮製出來的?據了解內情人士透露,民主黨和普選聯原來屬意的是「量變」方案,即要求政改方案從原來分區直選與區議員互選各加5席,增量至各加10席,大幅「溝淡」傳統功能組別,但在諮詢過特首辦和牽線與中央溝通的中間人後,他們認為這個建議現實上不可行,因為中共政治局常委拍了板的2012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總席數是70席,若要加至80席,須再次交政治局常委審議。
原方案違政治局常委決定
民主黨和普選聯原來的計算是這樣的,立法會現時有60個議席,按照曾蔭權的建議,2012年會加至70席,分區直選和區議員互選各加5席,連同區議會功能組別原有1席,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廣泛選民基礎的席位合共41個,佔總數70席的59%,餘下29個傳統功能組別所佔比例被攤薄至41%。假如把新增議席數目進一步擴大,分區直選和區議員互選各加10席,具廣泛選民基礎的議席數目將變成51個,比例達到64%,若再加上傳統功能組別中幾個傾向支持普選的界別(如法律、教育、社工),便有很大把握拿到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廢除所有傳統功能組別席位,這就是民主派學者常說的「路徑倚賴」,即走了這一步,政制改革便有動力和條件,能走下去直至雙普選全面達成。在普選聯內部,相當多人傾向以此作為與北京討價還價的方案。
尋求民主成分擴至最大
不過,當民主黨領導層諮詢特首辦和牽線與中央溝通的中間人,嘗試研判反建議有多大機會獲中央接受時,特首辦和中間人都告訴民主黨,這個量變建議現實上很難操作,因為要再次尋求中央政治局常委拍板,不如維持立法會席位70席、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新增席位相若,在這個人大常委會決議的框架下,尋求將民主成分擴至最大。民主黨按照這思路,提出將區議會功能議席「質變」,即民選區議員提名後,交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特區政府高層和中間人對這建議沒作確切承諾,但認為游說中央接受較容易,有一線機會。得到這個意見後,民主黨領導層回去說服普選聯的盟友,正式敲定區議會改良方案,以此作為進入中聯辦與副主任李剛溝通的立場。
請中間人出面向京推銷
李剛在會見後不久即公開表態,質疑民主黨的建議可能違反人大常委會決定,就連一些協助民主黨打開與中央溝通之門的中間人,也公開質疑方案不符合人大常委會決定。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每次當他們聽到這些令人泄氣的質疑後,很快便會有人打電話來,請他們不要放棄,繼續溝通,說事情還有轉圜餘地。他們便請一位在京港兩地都很有影響力的中間人出面,向中央推銷方案,同一時間曾蔭權也為方案背書,向北京作最後陳情,因為事情確已到了最後關頭,而這方案是政改取得突破的唯一出路。這位中間人過了幾天回電話給民主黨,只簡單撇一下句﹕你們請我做的事情已經辦了。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形勢大逆轉,李剛約見民主黨,確認支持區議會改良方案。
(拆局系列之三)
明報記者 劉進圖
回應 (0)
2024年02月19日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