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10年6月23日,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80後反特權青年發動全民「623包圍立法會」行動。另一邊廂,有中學將政制向前走大聯盟發起的6月19日撐政改遊行納入「其他學習經歷」(OLE),強制學生參加,引起家長及公眾強烈不滿。
究竟香港青年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什麼因素影響?其背後反映了怎樣的價值觀?
■看圖說話
近年有不少青年參與遊行示威,當中亦不乏搞手,他們表達訴求的形式各有不同。細閱以下資料,並回答問題﹕
1. 高鐵爭拗
(圖1)2009年12月,廣深港高速鐵路撥款引起大批青年關注,不少80後到立法會抗議。有示威者繞立法會及連續3天在香港5區「苦行」,他們手上捧着飯碗,以每走26步停一停,拜倒在地舒展全身的方式苦行。
(圖2)另一邊廂,有80後把皇后像廣場變成嘉年華,一邊唱歌、一邊喊口號,甚至邀社企或農業社在廣場上擺放攤位,如售賣「高鐵滾蛋」(雞蛋)、「功能組別一嚿飯」(飯糰)等食物。
2. 爭取普選
(圖3)2010年1月1日,爭取普選的元旦大遊行首次以西區的中聯辦總部為終點,逾百示威者衝破警方第一道防線,衝到中聯辦後門與警方對峙逾句鐘,更爆發肢體碰撞。
3. 最低工資
(圖4)2010年4月舉行的「五區公投真普選遊行」,10多名拔萃男書院校友自製「張廿蚊」紙牌,抗議男拔校友兼校董張宇人的最低工資言論可恥。
4. 民主女神像風波
(圖5)2010年六四前夕,有青年人在身上塗染白色顏料,披上布疋,在時代廣場高舉「吹氣」火把及迷你版民主女神像,化身「真人版」民主女神,又在地上貼了數十張女神肖像,象徵政府沒收兩個民主女神像,但還有千千萬萬個民主女神像。
5. 政改集會
(圖6)2010年6月17日,特首曾蔭權和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就政改方案作電視辯論。80後反特權青年及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同日主辦「617撤回政改爛方案」集會,號召約300人撐余若薇。他們在皇后像廣場架起大銀幕直播「曾余辯論」,因世界盃而聞名的vuvuzela(南非嗩吶)更成為反對呼聲的擴音器。
試就上述資料,請填妥附表:(請看附表)
■想一想
1. 任擇以上一種表達訴求的方法,指出上述人士的行為和態度背後的理念。
2. 你認為青年就公共事務表達意見的目的是什麼?
3. 試評估上述行為對社會發展帶來的正負面影響。
文﹕羅佩儀
圖﹕資料圖片
顧問教師﹕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謝萃輝
回應 (0)
2022年10月27日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