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食環署公布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由4月份的3.1%,上升至5月份的9.5%,其中4個地區,包括元崗(32%);中環、上環及西營盤(25.5%);觀塘中(21.4%)和香港仔及鴨脷洲(20.4%)指數均錄得高於20%的警戒水平,政府已啟動地區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
食環署稱,蚊患增加與雨季有利蚊子滋生有關,蚊患指數反映引致登革熱和腦炎的白紋伊蚊在港活躍情况。4個蚊患指數高的地區,包括位於元崗的錦上路和八鄉,中環的荷李活道和醫院道,以及中半山的干德道、旭和道和柏道。
另外,各主要口岸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亦由4月份的0.1%,上升至5月份的0.6%。政府除了每周定期滅蚊外,各部門已在管轄範圍加強巡查及保持環境衛生,以清除蚊子現有及潛在滋生環境。
白紋伊蚊在細面積的水氹也可滋生,食環署建議市民及物業管理公司,每周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積聚蚊卵,並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地面坑洞,以防積水。家居防蚊措施包括,每周洗刷花瓶和花盆墊碟最少一次、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等。
回應 (0)
2023年07月02日 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