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將軍澳堆填區自1994年啟用後,環保署接獲區內的臭味投訴不絕,前年及去年分別接獲943宗及629宗投訴,但至今仍未能以科學方法證實臭味來自堆填區。環保署斥700萬元採購的兩部「電子鼻」,已分別安裝於將軍澳堆填區及2公里外的維景灣畔天台,追蹤臭味來源。另外,該署計劃在堆填區面向工業邨的邊界,沿環保大道興建一堵800米長、高2.5米的圍牆,以減少影響附近民居的景觀。
700萬購兩「電子鼻」追蹤臭味來源
事實上,尋找臭味源頭已取得初步成效。西貢區議員陳繼偉表示,區會去年撥款150萬元,委託理大實地調查臭味工作,預料今年10月提交中期報告,交代臭味來源及提出紓緩臭味建議。
研究小組上月向區議會交代調查進度,自去年7月展開研究,至今共有17宗投訴確認臭味達到一定強度,當中包括都會駅、日出康城及維景灣畔等。當環保署接獲投訴,便會轉介理大,派出一組3人的調查員,在兩小時內到達現場,實地以人鼻探測臭味,若確認臭味,就會蒐集空氣樣本,以儀器量度臭味強度及辨別來源。
區議員指建圍牆多此一舉
環保署則斥資700萬元採購兩部「電子鼻」,以另一種形式追蹤臭味來源。陳繼偉指出,該署委託澳洲公司操作電子鼻,原理是比較兩部儀器蒐集到的數據,以便確認臭味是否來自堆填區。環保署表示,近日已在測試電子鼻,希望盡快使用。對於政府計劃於堆填區外圍築城牆,陳指圍牆太矮,附近居民無法受惠,批評多此一舉,又浪費公帑,「將這筆錢花在減輕堆填區臭味,會更值得」。
環境局副局長潘潔昨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除了現有的除臭措施,例如以不透氣墊層覆蓋垃圾,以及在堆填區周圍加設除臭機,當局計劃提升現時的輪胎洗滌設施至全車洗滌,確保垃圾車不會將臭味帶走。她又保證,除了目前擬議的堆填區擴展計劃外,政府目前沒有計劃再進一步擴展將軍澳堆填區,換言之該堆填區會得以延壽至2019年,之後不會再擴建。
回應 (0)
2022年10月31日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