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主持﹕李仁傑(傑)、李德能(能) 嘉賓﹕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强) 傑﹕足球與政治向來關係密切,蔡子強曾撰文提到「足球也可救國」,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強﹕這是人稱「伯爾尼傳奇」的一段足球美談。德國於二戰後處於重建期,為了重新凝聚國民意志,便急需尋找新的民族光環。1954年世界盃在瑞士的伯爾尼舉行,當時匈牙利在歐洲號稱勁旅,幾近橫掃球壇。德國在初賽對上匈牙利,最後以3﹕8大比數慘敗。及至決賽時,兩隊再次碰頭,匈牙利在上半場已領先2﹕0,誰知德國在下半場卻連追3球反敗為勝。 時任西德國家隊教練靴伯加在賽後以這兩句說話總結,並且成為經典﹕「足球是圓的」、「足球是90分鐘的比賽」。兩句話看似空言,但放到早已落後兩球的劣勢上反思,實在點出球賽有無限可能,未到最後一秒,結果還未可知。德國當時面對艱辛的戰後重建,德國隊的堅毅精神重新為民眾帶來信心,讓德國可以繼續大步走下去。 傑﹕德國經此一役,國家又重新凝聚起來。 強﹕對,德國周邊地區的日耳曼親屬也由從前自顧自踢波,轉而對德國歸心,所以足球確可成為穩定國家政權的重要手段。足球也是國家之間另類較勁的舞台,就如1990年世界盃時,德國靠12碼贏了英國,時任西德總理科爾便對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調侃﹕「足球是英國國技,今天我們就在英國國技上挫敗了英國。」誰知戴卓爾夫人也不甘示弱回敬一句﹕「戰爭是德國國技,我們先後在一、二戰挫敗了德國。」 能﹕「伯爾尼傳奇」全靠德國隊的團結而成就,它純粹是民族性的表現,還是「團隊足球」的起始? 強﹕我想該屬前者,且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武器算不上最精良,但士兵卻表現出色,不少軍事研究歸功於德軍嚴謹的組織與紀律,這與德國隊的踢法不無關連,即使是啦啦隊也是有組織地打氣,不似南美般只有熱情卻散漫。 傑﹕過往不少政客利用體育運動收宣傳之效,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佛朗哥,其成效明顯嗎? 強﹕獨裁者於國內施行高壓統治,人民自然積壓不滿,為了彰顯自身治國有方,除了稱雄戰場,爭取運動成就是另一途徑,希特勒主辦柏林奧運會便出於此理。西班牙的佛朗哥也曾透過支持皇家馬德里足球隊去宣揚國力的強盛,同時藉吸納球迷以增強民眾向心力,由支持地區主義轉向效忠國家。 傑﹕足球跟政治真的不可分割? 強﹕除了親自捧紅一支球隊,政客也可以「抽水」。倚仗足球的受歡迎程度,政客只要表明熱愛某球隊,球迷支持球隊時也會連帶對該政客感生親切感。例如1990年世界盃時,英格蘭球員加斯居尼因無法參與四強戰而流下男兒淚,人氣急升,原本討厭足球的戴卓爾夫人為挽救下跌中的民望,竟於首相府接待他,此計果真奏效,從此成了英國政界潮流,往後貝理雅支持紐卡素,白高敦支持某蘇格蘭小球隊就是例子。當然,為免顧此失彼,政客都聰明地不去熱捧4大球會,以免捧了利物浦而被阿仙奴、車路士及曼聯球迷唾棄。(本欄文字版系列完)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節目《球球是道》,將於6月27日周日晚上8時30分至9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播出,港台網站(www.rthk.org.hk)同步直播及提供重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
2024年02月03日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