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投稿園地﹕中秋聚會的憶念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6月25日 05:35
2010年06月25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學生:吳穎駒(中四) 學校:拔萃男書院 天主教徒相信每顆燈光中也有天使。燭光象位柔弱、天真的小羔羊,照着我那好奇的表弟,似在他的頭頂增添了一圈光環。他放下手上的叮噹電子燈籠,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膊。 「月亮為什麼會發光?」他問。「太複雜了,你不會明白的。」我厭煩地回答。他還想追問下去,但我已轉頭拿起手提電話來覆短訊,對他不理不睬。 要不是母親強迫我出席這個中秋聚會,我也寧願在電腦跟人聊天,玩玩電腦遊戲,或溫習煩人的科學理論。 九龍公園蚊蟲滋生,草地如刺蝟,天氣還十分悶熱,陪伴我的只是有「百厭星」之稱的表弟,和一大堆不熟悉、平均年齡約六、七十的叔舅姑姨。跟我寒暄了幾句後,他們又在談論自己最喜愛的粵曲、花旦,對我不瞅不睬。 六歲的表弟只是不停嚷着要和我踢「光球」——他用熒光棒扭成的小球。身為一名十五歲的中四學生,我決不再玩那些幼稚、無聊的玩意。我沒買燈籠,只坐在人潮中黑暗的一角,百無聊賴地寫短訊,感受熱鬧中的空虛。 天意弄人,忽然手機「嗶」一聲——沒電了。我低聲咒罵它,鬱悶地,仰望明月,思索怎樣打發時間。我望着表弟的身影。在人潮的中心,在燈光的照耀下,他在拋着他的光球。光球由藍與綠的熒光棒組成,活像一個小地球,藍光是海,綠光是地。他不明白熒光棒中的化學物質的名字、發光的微妙關係。他只有一臉天真和好奇,自由地摸索「地球」的形態。 我記得了。小時候,我曾經熱愛踢足球、打籃球,每當看到電視上的體壇巨星,便會羨慕一番,想像他們跳躍、閃避、擋球的姿態,可惜,父母是典型香港家長,堅持以「學業為重」。七歲時,父母親經親戚介紹為我報讀電腦班、小提琴班、游泳班、面試班、領袖才能班……受潮流驅使,我的時間表被塞得滿滿的。童真就如小小的蠟光,如迷幻的泡泡,頓時幻滅了。我便沒有機會自由地探索自己的世界,沒有時間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一下衝動,走到表弟的身旁。「跟我踢光球好嗎?」我笑着問。他雀躍地跳了起來,答應了。我握着他的小手,一起尋找空曠的地方。路燈的照耀中,他瘦小的身軀跟我的影子重重疊疊。 我們找到遠離人潮的一片草地。這場球賽沒有評判,沒有規則,沒有勝負,只在童真和歡樂。他狡猾地將球踢射向我的右邊,光球被踢到老遠去。我拚命追,跑出人潮的枷鎖,跑去有光的地方,追回我的童年…… (文章經編輯刪節) ◎評語 文章很動人,只是,15歲後所有人生不如意都請勿歸咎父母。 陳曉蕾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2月03日 18:2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11月19日 12:16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11月19日 12:16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2年04月26日 08:42
THANKS-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2年04月24日 15:48
thanks-thanks-
3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