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家庭福利會委託中大調查,發現三成中學生曾遭網絡欺凌,當中以言語欺凌最常見,包括散播謠言、辱罵等。而無論是欺凌者或受害者的比例,男性都較女性高。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陳季康指出,網絡欺凌會令學生有憂鬱症狀,建議學校及互聯網供應商改良管理機制,以遏止欺凌蔓延。
欺凌者受害者均男性為多
調查於去年12月至今年2月訪問了1800名中一至中七學生。結果顯示逾三成受訪中學生曾遭網絡欺凌,當中以言語欺凌最常見,如嘲笑、散播謠言等。調查又發現,無論是欺凌者或受害者,男性的比例均比女性高,陳季康認為這是預計之內,因為男性向來較激進。不過他補充:「大家一向也以為女性多是性欺凌的受害者,但有關性的欺凌受害者也是男比女多,這挺意外。」
陳又指出,香港網絡欺凌的情况與歐美、台灣相若,但認為世界主要國家的網絡欺凌正逐年上升。
最常見方式:嘲笑侮辱
他表示,學生受到網絡欺凌時,最常出現憂鬱症狀,其次是焦慮、出現敵意。青少年服務高級經理兼註冊社工胡潔婷說:「同班同學可以不斷在網上說別人壞話,而且24小時都可以運作,這會令學生不想回學校,這時候教師便要介入」。她表示,學校的教師應該多留意有憂鬱症狀的學生,同時讓學生容易找到教師社工傾談。陳補充,互聯網供應商及論壇網管應改良機制,如禁止欺凌者再次使用有關網站,以遏止網絡欺凌蔓延。
回應 (0)
2023年10月29日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