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首季經濟增長曾高達11.9%,一時間引來「過熱」的議論,然而,不旋踵3個月後,外界的憂慮已去到另一極,擔心外困於歐美需求減少,內受宏觀調控打壓,增長動力有失速之虞。事實上,現時內地經濟回落已甚為明顯,多項被經濟學家視為先行指標的數據,都已創下近期新低。如何在繼續改善經濟結構的同時,又不致令增長下跌過快,成為中央政策的兩難。
6月份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將於未來兩周陸續公布,上周率先披露的PMI指數,由於涉及產業未來訂單等,對短期經濟有頗大預示作用。同樣地,將公布的發電量,以及新增貸款等數據,都是有啟示作用的先行指標,故頗受經濟學界看重。
然而市場消息透露,無論發電及貸款增長,6月的數字都要較5月有明顯回落,再加上PMI亦連跌兩個月。這幾項指標都反映內地經濟增長,將持續下滑。此外,近期上海的銀行拆息不斷抽高,資金成本大幅增加,對企業經營更是雪上加霜。
學者恐調控危及核心增長動力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中央對外仍以「調結構」先於「保增長」,冀趁現時經濟環境,將久已想全力推行的產業轉型,畢其功於一役,盡量淘汰落後產能,包括粗放式的鋼鐵及水泥等生產設施。
不過,有經濟學家坦言,過猶不及,現時的調控已開始危及經濟的核心增長動力,中央應在調整的同時,顧及產業的適應,以免反令經濟大幅波動。
回應 (0)
2024年02月05日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