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解決港人「死無葬身之地」難題,政府首次拋出分佈全港7區、12幅可供發展骨灰龕的預留用地,其中位於沙田石門安興里的全新骨灰龕用地最接近民居,距碩門邨僅數百米。有沙田區議員擔心,在該處建骨灰龕對居民和附近學校學生有心理影響,以及影響鄰近住宅高層的景觀,又質疑政府事前沒向他們摸底。
政府正式展開骨灰龕政策檢討公眾諮詢,食物及衛生局在諮詢文件中提出多個紓緩骨灰龕位不足的構思,包括為將來新編配的公眾骨灰龕設施訂定使用年限(如20年)、徵收管理年費,不繳費者會收回其龕位、向自願交還公眾骨灰龕位的市民發放特惠津貼,以至仿效日本,由私人營辦者將工廈改建成多層骨灰龕,及發牌規管私人骨灰龕(詳見表)等。
12地分佈7區 葵青佔3幅
諮詢文件特別詢問市民,是否同意各區都應承擔發展骨灰龕的責任,政府正在現有墳場物色一空置土地,發展層數較少的骨灰龕,以及初步選定7個地區(東區、黃大仙、沙田、北區、屯門、葵青、離島)共12幅用地研究發展骨灰龕,當中以葵青區佔最多,共佔3幅。若選址適合,政府會正式諮詢當區區議會,並考慮預留一定比例的骨灰龕位優先編配予當區有需要的居民。
12幅用地中,8幅是毗鄰墳場或擴建現有靈灰安置所,2幅葵青用地是焚化爐舊址,而屯門龍鼓灘發電廠旁曾嘴煤灰湖部分用地亦遠離民居。不過,沙田石門安興里毗鄰沙田垃圾轉運站用地則較接近民居,隔街便是浸大持續教育學院的石門校園、一間小學及碩門邨。現時該用地是短期租予建築業議會作訓練大樓之用,背靠山腰,亦靠近石門港鐵站。諮詢期將於9月30日結束。
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指出,該12幅用地「並不近民居」,當局會在未來數周落區諮詢各區議會。政府消息人士坦言﹕「香港地少人多,若周圍無民居學校、公共設施,便要去孤島,但春秋二祭哪裏找交通網絡呢?」消息人士指出,12幅用地若改建骨灰龕,部分亦須向城規會申請改變土地規劃用途,故12用地亦不會同步興建骨灰龕。
物業代理:難估附近樓價影響
消息人士稱,當局在公布12幅用地前,已親自致電通知當區區議會主席,獲得的回覆是「未有一口拒絕」,屆時這些龕位設施也未必全由政府興建,可鼓勵由非牟利機構、慈善機構或華人永遠墳場興建,甚至不排除私人興建。
沙田區議員劉偉倫質疑,為何政府不先詢問區議會意見便公布這些初步選址,是處理失當。他又指石門用地僅距民居幾百米,一些私人住宅的高層住戶亦可能會望到骨灰龕,故他要再諮詢居民意見。
中原地產沙田區及馬鞍山區營業董事麥成輝表示,由於未知石門骨灰龕規模如何,故難預測會否影響沙田第一城等私樓,但通常影響未必會超過一個火車站,「始終(骨灰龕)隔了石門站和第一城站,故難估計對該區樓價的影響」。
葵青區議會副主席麥美娟質疑,葵裕街焚化爐舊址作骨灰龕是否最佳用途,她建議將該地興建狗公園。
回應 (0)
2023年11月29日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