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致力向俄羅斯、蒙古等中國以外的公司推銷香港集資平台,蒙古政府又希望利用礦產吸引外資,在本港掀起一股蒙古「淘金熱」。不知不覺,香港已成為過去一年蒙古礦產最大的投資者,這些礦產幾乎全部都是「借殼上市」。去年下半年以來,5家本港上市公司通過併購注入蒙古礦產,涉資75億元,佔期內蒙古全國礦產併購金額90%以上。有券商稱,這些併購作價過高,賣家才是最大贏家。至今於本港「借殼上市」的蒙古礦產股共有6家,最早的是07年以12億元買入蒙古煤礦的蒙古能源(0276),其餘5家都是在去年下半年後「變身」,當中蒙能市值最大,達178億元。而在本港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上市的蒙古礦業股,目前只有加拿大煤企南戈壁(1878)。去年來5家變身股 併購金額達75億公司「變身」蒙古礦股前原本的業務五花八門,有製造玩具的,也有製造電纜、經營水務的。中亞券商Eurasia Capital的報告指出,去年以來「變身」的5家公司,併購金額達75億元,佔了去年下半年至今全蒙古礦產併購九成以上。報告又稱,上述大部分公司都在蒙古「買貴貨」,以較高的價格收購了處於初級階段的資源類資產。收購後股價表現疲弱,突顯投資者的顧慮,以榮盛科技(1166)為例,自今年5月公布交易以來,股價已下跌75%。而最大的贏家其實是礦產原本的股東,多數為內地及香港的個人投資者,他們由交易中大幅獲利。數家蒙古礦企將於年底上市撰寫此報告的分析員Sardor Koshnazarov解釋,礦產的原始股東最初在蒙古以很低的價錢購入採礦權,初期的投資額也很低,以香港上市公司支付的收購價減去初期成本,原始股東大賺特賺,所以說作價高,但不代表這些礦產沒有價值。他說這些礦產原為私人擁有,估值不容易,他認為受交易後股價不振,與全球股市不明朗有關,並非基本因素所致。該行的另一份報告指出,一輪蒙古公司來港上市(IPO)熱潮即將掀起,延續之前「變身」股的趨勢,礦產的原始股東、早期投資者繼續會是最大贏家,有數家蒙古公司預料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已可來港上市,而它們現有股東名單中,常見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內地私募基金厚樸的蹤影。包括經營蒙古煤炭貿易的永暉焦煤(Winsway Coking Coal),背後就有厚樸、日本伊藤忠商事及中國五礦組成的財團。前稱龍銘投資的蒙古鐵礦企業Iron Mining International,背後正是中投、厚樸及淡馬錫。明報記者詹秀慧報道
回應 (0)
2024年07月06日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