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特爾(Intel)中國執行董事戈峻說,外國著名企業要把品牌引進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本地化」,即是把這個品牌與本土的需求和特色結合起來。
戈峻說,有些公司只是將品牌名稱音譯成中文,沒有任何意思,消費者沒有任何聯想,到今天他還是記不住這些品牌的稱呼。消費者連名字也記不住,更談不上會深入了解這個品牌了。
據戈峻觀察,凡是在中國推廣成功的品牌,都是很本地化的,這些公司都非常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價值觀。——編者
戈:戈峻
盧:盧榮俊
趙:趙斌
盧:英特爾於2009年美國Interbrand公布的「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中排行第九,成績斐然。你們怎樣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品牌形象 不單靠技術
戈:英特爾排名一向頗高。「Intel Inside」已是一個經典案例。但我們覺得要有新的亮點。要讓英特爾的品牌「令人興奮」,更人性化,所以今年我們有一套新的品牌策略 ——「Sponsors of Tomorrow」,翻譯成中文是「英特爾與你共創未來」。公司期望品牌能再向前多走一步,讓消費者每當想起英特爾時,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未來,那樣英特爾的品牌形象便不再純粹是技術性的。
盧:這套策略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推廣?
戈:我們在中國也積極推廣這套策略。並且加入本地元素。以前公司只需標榜領先的技術,品牌就能打響,不需要做很多軟推銷。現在我們則要更為努力,讓人感受到英特爾是一家「有血有肉」的公司。
盧:英特爾在其他市場推廣時,會否與不同地方市場的特點相結合?
戈:當然要結合,其中以中國的結合最徹底。我們固然在全球有一個共同的推廣主題,但也會加上地方特色的元素。我們很注重國情和文化因素。現在的推廣已跳出了純粹科技的層面,而是更進一步去推廣技術的「影響效果」。
以前的推廣會着重英特爾的芯片速度多快、芯片有什麼功能,但我們現在着重影響效果,說這種技術會改變你的生活。產品對社會、對個人的正面影響,是我們的推廣重點。
盧:以你的經驗來說,其他的外國著名企業要把品牌引進中國,他們要注意什麼?
戈:其中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本地化」。怎樣把這個品牌與本土的需求和特色結合起來?有些外國品牌在中國不是很成功。例如某些品牌,別人一看連名字也讀不出來。有家著名的外國酒店在上海設店,可是那酒店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後,我到今天仍無法記住。
有些公司只是將品牌名稱音譯成中文,沒有任何意思,消費者沒有任何聯想,所以到今天我還是記不住這些品牌的稱呼。消費者連名字也記不住,更談不上會深入了解這個品牌了。
只把名稱譯成中文 沒意義
另外,有些公司的廣告與中國的國情和文化不是很貼近,讓人莫名其妙。
盧:這可能是他們僱用的廣告公司、顧問公司不太認識中國的國情及文化。
戈:據我觀察,凡是在中國推廣成功的品牌,都是很本地化的,這些公司都非常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價值觀。
(四之三)
2024年08月06日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