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盧:你說過內地市場對英特爾很重要,將來又如何?
戈:我的體會是兩點。
第一點,我們的產品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現在新農村的建設,基礎設施的投入,產業結構的調整,教育體制的改革,將來互聯網的發展等等,都需要我們的產品來支持。舉一個數據,中國城市的個人電腦普及率才達到20%到30%,在農村就更低。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增長。美國個人電腦的普及率在60%以上,市場發展的空間要小得多。將來還有很多新的使用方式:掌上設備、PDA、移動互聯網應用設備、數碼電子產品等等。
第二點也許更重要,中國政府非常了解信息化對整個中國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推動信息化發展。這樣英特爾正好大力發揮所長,既有助中國發展,公司又能向前邁進。我是非常bullish(樂觀)、excited(興奮)。
浦東建廠遇阻滯 公司欲放棄中國
盧:你在中國有沒有什麼難忘的事?
戈:難忘的事蠻多。早年英特爾對是否投資中國,內部曾激烈爭論。一個難忘的例子是,在我正式加入公司不久,我們在「浦東」建設工廠時,發現地下水指標不符合我們預設的要求。總部很敏感,覺得如果情况無法改變,我們就沒有必要、不可能在中國投資,因為責任太大、風險太重。在那時候我站了出來,說「we must invest in this country」(我們必須在這個國家投資),我可以把這個問題解決。我為此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因為很多人當時都說,我們回去吧,不要做了。
我的領導也不十分支持我。他問我:你知道這個責任有多大嗎?公司的一些好朋友也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問我:你這個小伙子為什麼要當所有人的靶子?後來,經過兩個月的奔波努力,問題圓滿解決了。我也因此獲得公司嘉獎。這是最早期難忘的事。
後來,我們在中國一步步成功,比如就大連這樣規模龐大的項目,那談判成功的過程是非常難忘的。
盧:大連項目是什麼時候開始談判的?
戈:2005年開始談判,2007年3月宣布項目落地大連。這麼大的一個項目,有很多領域都沒有先例,其中遇到的問題和挫折可想而知。
盧:我深切體會,因為我研究、學習中國很多年,明白到這些挑戰的艱巨之處。
戈:在那些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的談判中,我在許多具體問題上也堅持不放棄。許多人說何苦如此?談判團隊很大,有20多位專家,很多來自美國,有些來自中國,歷時兩年多。但這個大型項目奠定了英特爾在中國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提升了我們在中國的影響力。如沒這家晶圓廠,相信英特爾不會有今天的影響力。要是沒主要封裝測試工廠(成都),沒有主要的晶圓廠(大連),沒有研發中心(上海),中國就只是一個市場而已。現在就不一樣了,英特爾已深深紮根中國了。
盧:英特爾現時在中國很成功,但今後會否也有一些挑戰?
戈:很大的挑戰。隨着公司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政府對公司的期望也就愈來愈高,會期望公司作技術轉移,會要求公司在中國投資更多等等。中國現已把電子產業尤其是CPU和軟件業作為國家戰略和自主創新的重要部分,要開發出自己的產品,所以,將來就會有合作,有競爭。英特爾將來怎樣跟中國政府合作,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盧:中國政府自1949年以來一直希望能夠「自力更生」,最後也希望有「自己」的產品和技術,英特爾如何平衡?
戈:從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中國制定了很多國內自己的標準,而這些標準可能是「獨家的」、「排他的」。外國企業的產品就有可能不合格。這樣發展下去,對我們的影響就會很大,英特爾的產品就進不來,這是頗大的挑戰。我們希望和中國政府合作,營造一個開放的競爭平台。
盼中國開放平台 公平競爭
戈:營運層面上也有挑戰。一方面就是人才。英特爾希望將更多的研發能力投放到中國,但是在內地能做好研發管理的人才不多,尤其是在高科技的領域,所以英特爾要落實其全球與中國的發展戰略,人才方面的挑戰頗大。現在我們大部分的高端研發還是在國外,因為內地除了人才相對缺乏,還有就是美國對技術出口的限制,所以有些研發就不能在中國進行,只能留在美國、愛爾蘭、印度這些國家。
另外,國內的通脹率頗高,工資愈來愈高了,尤其是大城市,營商成本因而也大幅提升。
盧:你剛才說人才難求,你們是如何培育本土人才,發展中國業務?
戈:我們特別重視員工未來的事業發展(career development)。我們經常做員工調查,看看員工最關心什麼,在「有什麼可以改進之處」的問卷部分,我們發現員工最關心的是career development。公司對他們的未來有什麼計劃和策略?員工其次關心的是公司與他們的溝通,例如公司的決定、公司的每一步,員工都希望知道。所以,溝通愈多愈好。但career development是項挑戰。公司裏有些專才是我們當初花了很大力氣挖過來的,要挽留他們,就要讓他們看得見將來的事業前景,讓他們知道「下一步」在哪裏。
員工最關注發展前景
盧:這些都是最優秀的人,期望也高。
戈:所以這是最大挑戰。我們每年年底評核員工時,最着重討論的就是這名員工的career development。每位經理都要承擔這項挑戰,例如要怎麼做才可以維持員工的上進心,使他們全情投入?公司為經理提供了許多「工具」,包括如何與這些員工談career development。除了讓這名員工當經理,當領導,還有其他的事業發展階梯嗎?坦白說,不可能每個員工將來都做經理,別讓大家的期望都只是集中在幾個最高的職位。
■EMBA Forum:英特爾的中國策略
策劃:陳志輝教授(中大EMBA課程主任)
統籌:趙斌(前聯合出版 (集團) 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榮俊(前中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嘉賓:戈峻(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
編修:謝冠東
日期:2010年3月23日
EMBA論壇(EMBA Forum)是定期舉辦的學術活動,邀請成功領袖與學員和校友分享管理哲學和成功秘訣。
中大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2024年08月06日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