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MSCI亞太(日本除外)指數今年首7個月下跌4.3%,受加息及宏調陰霾雙重夾擊的中國股市固然要「見紅」,但表現比中國更糟的,原來還有視中國為米飯班主的澳洲市場,年初至今跌7%。霸菱資產管理澳洲股票基金經理林素亥認為,澳洲股票預測市盈率僅11至12倍,較歷史平均出現折讓,看好飽受資源稅困擾的礦業股。
資源稅困擾 礦業股早前捱沽
一般投資者視澳洲為高啤打值的波動市場實不為過,理由是當地股票是澳元報價,澳元匯價直接反映市場風險胃納的增減,加上在環球礦業巨擘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及力拓(Rio Tinto)坐鎮下,資源股佔去標普澳洲綜合200指數逾四分之一比重,商品價格升跌對澳股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近月澳股表現乏善足陳,與礦業股遭拋售不無關係,資源稅是主要元兇。事緣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提議徵收高達40%礦業利得稅,惹來社會猛烈抨擊,陸克文最終被迫落台。
修改方案只令礦業股盈利微跌
吉拉德接任總理後,旋即公布新修訂方案,將原來「礦產資源暴利稅」改為「礦產資源租賃稅」,針對煤礦及鐵礦石的部分,稅率由40%降至30%,回報率起徵點亦改為參考長期國債孳息率加7個百分點。林素亥表示,新方案將礦業股的盈利影響減至最低,相信行業已熬過了最壞時刻,現在正是增持的時機。「有小型礦業公司抱怨吉拉德只顧與力拓及必和必拓磋商,沒有徵詢他們的意見,但即使資源稅細則因應業界要求再作修改,導致實質有效稅率上升,然而礦業股平均每股盈利只會錄得低單位數的跌幅,影響是相當輕微的。礦業股平均市盈率不足10倍,估值並不昂貴,加上資源稅對礦業股股價造成的不明朗因素已反映,行業值得繼續看好。」
礦業股做的是出口生意,特別是中國市場,所以中國經濟增長與澳洲商品出口需求關係密切。面對中央出招調控樓市及經濟,資源企業普遍對前景表示審慎,連第2季鐵礦石產量按年增長16%的必和必拓亦不例外,林素亥對此不感意外。他解釋:「始終環球經濟復蘇仍充滿不確定性,礦業股對商品需求預測訂得保守一點,也是正常不過。我相信,中國不會落重藥調控經濟,推進城市化及基礎建設的方向將不變,再計及人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的風險不高、美國不會出現雙底衰退的因素,礦業股的產量要持續錄得按年升幅應可達到,這樣盈利便得到保證。澳洲本月底將舉行大選,假如政策向商界傾斜的自由黨勝出,礦業股的前景將變得更佳。」
澳股市盈率低 下跌空間細
估值方面,澳洲股票現時市盈率僅11至12倍,較歷史平均14倍折讓約兩成。林素亥認為現價具有頗大的支持,當市場逐漸消化企業的2010年財政年度(09年7月至2010年6月)業績後,澳股可望在本季稍後時間重拾升勢。「考慮到內地潛在調控經濟的可能性,分析員早前已調低企業盈利預測,但每股盈利料錄得約20%升幅。說實在,業績很難有正面驚喜,2011年度盈利前景亦非十分明朗,但估值跌至吸引水平,限制了澳股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基金現階段傾向收集盈利具增長空間的股份作長線投資,減少現金比重」。
增持當地傳媒護理股 減持金融股
除資源股外,金融股(銀行、保險及房託基金)亦是澳股的主要組成部分。林素亥認為,銀行股的資產質素穩健,未有集資壓力,惟資金成本有上升壓力,對銀行業維持中性看法。相比之下,保險股則欠缺增長空間,故整體而言,基金減持了金融股。此外,他認為內需是不俗的投資主題,基金因此增持了受惠廣告增長的本地傳媒股,以及處於長期增長周期的健康護理股份。
撰文:郭子威
2024年08月16日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