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常肚屙女嬰 會陰長罕見肉瘤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05日 05:35
2010年08月05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名10個月大經常肚屙的女嬰,罕見地在會陰處長了一顆長4毫米的肉瘤(lump),瘤呈尖形、暗紅色,女嬰父母誤以為是顆膿瘡,帶她看醫生。該女嬰經常肚屙,最高紀錄試過每天6次,屙足一個月,每次女嬰大便後,父母會用濕毛巾用力擦乾淨其下體。兒科醫生指出,此病為嬰兒肛周凸體,成因或與嬰兒經常便秘或腹瀉有關,建議先把嬰兒便秘、腹瀉問題處理好,肉瘤便會在一年半載後消失。

醫好便秘腹瀉 肉瘤可消失

這宗嬰兒肛周凸體個案在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發表。1996年文獻記載首宗嬰兒肛周凸體病例,至今約有百多宗個案。身兼中大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的江炎輝表示,過去一年他見過十多宗類似個案。

肛門反覆弄損 不宜大力擦

他說,嬰兒大便不暢,容易弄損肛門附近嫩肉,皮膚反覆弄損和癒合,很容易形成尖形肉瘤。他指出,父母不應用毛巾或廁紙大力摩擦嬰兒已弄損的皮膚。這種肉瘤長於肛門前後,若向前會長在會陰附近,向後便長在脊骨附近,肉瘤是纖維組織,比較硬實,但屬良性。也有醫生誤把嬰兒肛周凸體誤診為膿瘡、肛門贅肉、性病濕疣、外痔等,甚至以處理膿瘡方法把肉瘤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8月30日 12:1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8月30日 12:11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