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選擇方面,大路之選肯定是工商銀行(1398)和建設銀行。兩行存款基礎大,貸存比率僅約60%,遠低於其他同業平均的75%水平,加上一級資本充足比率接近10%,具備增加貸款的基礎。無可否認,08年和09年大型銀行貸款增長僅15%和33%,跑輸中小型銀行的22%和43%,這亦是招行(3968)、交行(3328)等好炒得多的主因,但由於同業並不具備兩行快速增長的基礎,麥格理預計未來3至4年,大型銀行即使貸款增長仍會較慢,但幅度差距將收窄至僅數個百分點。
兩行非利息收入 增長潛力大
從另一角度看,兩行客戶較多,理財產品交叉銷售的空間亦更大,情况就如過去10年,匯豐、恒生(0011)、中銀香港(2388)等的非利息收入表現,遠勝東亞(0023)、永亨(0302)等一樣,這方面增長潛力又勝人一籌。論資產質素,同樣因為貸存比率低,盈利對信貸成本的敏感度亦較低,抗逆能力更強。整體來說,兩行業務上的風險回報優於同業,股本回報率又達20%,同樣是行業最佳之一,絕對是中長線持有的理想對象。
同為四大行之一,中行在多個環節均遜於工行和建行,但卻有一項絕對性優勢,就是估值廉宜。如上文所述,內銀板塊獲重估,主因是不明朗因素消失,令估值重返正常水平。隨着中行供股集資600億元於短期內完成,其於LGFV的風險亦較低,只佔總貸款組合9%,加上今後增長快速,中行低估值優勢將會相當「煞食」。以今年預測股本回報17.8%,相對應的合理市帳率應為1.9倍至2.2倍,而綜合市場預期的今年底市帳率則為1.63倍,重估空間相當大,若市况配合,有力重返5港元水平。
回應 (0)
2024年10月31日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