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年初政府委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被外界批評招攬多名名人後代,令中策組淪為政治酬庸工具。本報透過政府網頁,翻查所有政府委任的法定及諮詢組織名單,發現在約3600項公職中,富豪二代一共被委任了103人次。當中大興紡織陳元鉅家族及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家族最受重用,前者一對兒子共獲9個公職,後者則有6個,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則獲委4項公職。
本報亦發現,有諮詢委員會出現「弟承兄業」等世襲情况。有學者批評政府把諮詢機構視為「交際委員會」(見另稿)。明報記者
陳元鉅李國寶家族最受「重用」
根據民政事務局資料,全港共有384個法定及諮詢組織,共委任了超過3600人次擔任成員。本報翻查所有法定及諮詢組織委任名單,統計富豪二代或政壇名人之後獲委任的次數,發現一共有103次。
當中,最受政府「重用」的家族是大興紡織創辦人陳元鉅,兩名兒子陳鎮仁及陳仲尼,合共擔任9個公職,當中不乏具影響力的機構如生產力促進局主席、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等(見圖) 。
第二受重用家族則是東亞李國寶家族,兩子李民斌及李民橋共獲委6項公職。
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亦擔任多項公職,除是策略發展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外,亦擔任警察子女教育信託基金管理委員會及警察教育及福利信託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
「電梯大王」子同任城大浸大校董
若以個人計算,陳仲尼、全國政協委員「電梯大王」胡法光長子胡曉明及基本法草委黃保欣兒子黃友嘉齊膺「公職王」,三人分別獲委任6個公職,達到政府規定個人最多委任數目的上限。其中胡曉明擔任的職位更具一定影響力,如城大及浸大校董、中策組非全職顧問及數碼港管理公司董事等。
除了胡曉明,另有多名政商界二代「進佔」各大院校校董會,如政協施子清兒子施榮懷為嶺南大學校董會成員、慈善家蔣震女兒蔣麗婉則是科大校董會及公開大學校董會成員等。
馬嶽:行政吸納政治手段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法定及諮詢組織一直都是政府的統戰工具,過去由富貴或傳統建制派加入,現時則由後人承繼,「這是政府一向行政吸納政治的手段」。他批評,政府委任太多工商界成員,基層代表嚴重不足,擔心他們會側重家族業界利益。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宋立功認為這批政商界第二代應向公眾交代,證明其工作能力,否則只會令諮詢組織淪為交際委員會。
2024年11月03日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