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6月23日,是泛民一個重要的分界線。政改方案於當日通過後,有民主黨長年支持者因失望而離開,但亦有樂見政治悶局被打破的人,對爭取民主重拾信心……經過個多月的「大洗牌」和沉澱,泛民三大政黨民主黨、公民黨和社民連的政治定位漸見清晰,近月不斷有新人分別叩門入黨,本報記者特意訪問這批政黨「新丁」,希望透過他們的眼睛,去拆解泛民這個新版圖。第一個故事,由社民連說起。
「老師參加社運,大家都好好奇!我反而覺得奇怪,為何教協只得我一個老師去舉牌?身為教師不是應該行前一步,告訴小朋友聽什麼是公義嗎?」小學教師林慧思在民主黨大會就政改方案表決當天,到教協舉牌抗議,質問教育界張文光為何從未諮詢會員。兩天後,政改方案在民主黨支持下通過,翌日,林慧思遞表加入社民連。
父兩入民主黨 終投社民連
當了16年小學教師的林慧思,從未涉足政界,但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會認識她的爸爸──林森成。林森成本是民主黨員,後來跟隨黨內少壯派離開成立前綫,前綫08年與民主黨合併,他再返「娘家」,但這張椅最後也坐不暖。
「爸爸早在五區公投時已經想要退黨,不過那時候太亂,社民連與民主黨在角力,最後拖了幾個月才成事。」林森成最後投向社民連懷抱,而女兒亦緊隨其後,原因卻稍有不同。
本來在政治上只是「白紙一張」的林慧思,因為一場政改刺激了神經,認為要加入政黨才可為民主出一分力。她反對政改,順理成章考慮公民黨或社民連,填好兩張入黨表後,卻仍然心大心細,最後一場「曾余辯」才令她痛下抉擇。「余若薇在辯論中說寧願原地踏步都不要行差踏錯,但又不拒絕選超級區議員,我覺得她不及社民連堅定。」
反對政決 曾余辯後落決定
促使林慧思加入社民連的,還有另一個導火線。話說她任教的小學公民教育課,用了「黃毓民掟蕉」作教材,不過課程主任對學生灌輸的,卻是「使用暴力違反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這個概念,令林慧思甚為反感。「我發現有些老師接受的公民教育是錯的,他們只看表面,沒有講內容是什麼」。
不認同社民連過激
林慧思因此拒絕製作小四公民教育教材,她不認為自己思想過激,但學校卻不是這樣想,「今年(學校)抽起我,不再讓我教小五、小六常識課,因為課程講香港政制」。
母留民主黨監察
對於外界批評社民連過激,林慧思並不認同,「社民連怎算激?好像老師向高官舉牌,大家就說是激?其實只是好溫和地表達意見,我們身為老師,更加要行前一步,不要給社民連講粗口的形象,而影響他們在背後做過的有意義的事」。
林慧思一家三口,兩人都加入社民連,林媽媽卻沒有跟隨,「媽媽仍然留在民主黨內,她說希望起監察作用」。
明報記者 陳雪玲
2024年12月09日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