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利豐逢低吸 看43.1元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13日 06:34
2010年08月13日 06:34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隔晚美股大跌,拖累港股回吐。恒生指數收市報21105點,跌188點,成交額678億元。利豐(0494)公布業績理想,加上擬收購姊妹公司利和經銷(2387),不失為一上佳投資選擇,可逢低吸納。

港股終於出現回吐,50大成交股份之中,只有9隻股價上升。中資銀行股普遍偏軟,建行(0939)、工行(1398)及中行(3988)調整0.6%至1.2%不等,連日急升的和黃(0013)亦要「回氣」,跌1%,收報61.25元。短線而言,相信恒指可在50天移動平均線20507點找到支持,可捕捉質優股候低吸納,剛公布業績的利豐是好對象。

議價力強勁 毛利率擴大

利豐今次業績又一次證明,集團可延續高增長動力,掃走了外界對其「後勁不繼」的錯覺。今年首6個月,集團的營業額增長12%至517.9億元,核心盈利增長55%至26.35億元,每股盈利急升50%至57.5仙。彭博綜合券商預測,利豐2010年賺48.8億元,在上半年歐債危機的陰霾濃罩下,利豐仍錄得強勁的核心增長,算是不俗。

簡單來說,利豐主要從事「中間人」的生意。零售客戶銷售的產品,由利豐負責選擇原料商,然後交給生產商製造,再運到下游的品牌零售客戶手上。近年,利豐更涉獵產品設計的環節,增加競爭力。金融海嘯以來,一些歐美零售商的實力大減,過往設有採購部門直接找中國工廠生產的,也因成本和銷情不穩等問題,改為交給「中間人」去做。同時,利豐的規模愈來愈大,相對這些中小公司的規模,具有很大的議價能力。值得留意的,是利豐期內的毛利率達到13.0%,較去年同期的11.2%提高1.8個百分點,足以證明利豐在討價還價中,處於較強的一方。

去年收購效益大

是次業績,亦突顯了利豐新收購成效顯現。利豐於今年進行了2項大型收購及5項小型收購,包括英國領先私人品牌供應商Visage Group Limited,以及美國鞋履設計分銷商Jimlar Corporation,純利高速增長證明新收購與原來業務有良好的配搭。其中,Visage的收購代價約21億元,當時收購的市盈率不過是10多倍,收購以後提供協同效應,提升了整體的價值。

收購利和助業務發展

另外,利豐亦計劃收購母公司持股的利和經銷,一旦成功,可為利豐帶來額外效益。利豐公布,將以每股21元的代價收購從事物流業務的利和,利和股東選擇以1股利和換取0.585股利豐。利和上半年錄得每股盈利0.3元,按年錄得倒退,倘併入利豐旗下,料可提升競爭力。

利和經銷於2004年上市,近期交投疏落。利豐從事的業務與利和接近,且可幫助利豐發展本身業務,一旦成事,屬正面消息。蓋港股市場別無同類優質選擇,利豐可逢低吸納,目標價參考野村所定的43.1元。

撰文:曹嘉聰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2月30日 11:03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2月30日 11:04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