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內地吵得沸沸揚揚的「反三俗」(庸俗、低俗、媚俗)運動,在經過荒腔走板的擾攘後,出現了戲劇性轉折,標誌着所謂重建道德的文化建設運動出師不利。
著名相聲藝人極速洗底
所謂「反三俗」運動,是從6月國家廣電總局下令整頓包括《非誠勿擾》在內各地電視台的相親節目開始。之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政治局學習會上提出,「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於是,全國掀起一場「反三俗」運動;媒體口誅筆伐,文化部長亦嚴辭怒斥,批判的對象從諧星、笑匠,到網絡紅人。而到8月初,由於發生了著名相聲藝人郭德綱徒弟和北京電視台記者發生衝突事件,一時成了輿論焦點,電視台封殺,弟子離去,相聲社被迫停業,曾經大紅大紫的郭德綱,頓時變成「三俗」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此事從一開始,就遭到一些輿論的質疑,指出郭德綱遭圍剿,實際上是相聲曲藝界內部的積怨所致,一些曲藝界元老較胡總更早喊出「反三俗」的口號,結果,在市場上未成氣候,反遭郭德綱編成段子調侃。這次他的宿敵借尚方寶劍和電視台記者衝突事件,出了一口氣。但這顯然將高層「反三俗」的原意扭曲,用文革術語叫「轉移了鬥爭大方向」。果然,上周六(14日)事情有了戲劇性的發展,郭德綱率弟子重登舞台,不改其嘻笑怒罵之風格,並宣布為舟曲災區捐款30萬元人民幣,現場接受捐款的中國扶貧委員會人員即場稱讚,郭德綱「德藝雙馨」。
運動形式難解決問題
至此,郭德綱正式與「三俗」脫了鈎,據說,是有高層意識到這場運動有荒腔走板、走火入魔之勢,才下令「糾偏」的。在中國,從1980年代的清除精神污染到2010年的「反三俗」,都是想以運動來解決意識形態問題,結果都令主事者尷尬不已,其中的教訓足夠深刻。
孫嘉業
回應 (0)
2025年03月03日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