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食水異味問題近期屢有發生,例如今年6月,九龍多個地區有居民投訴食水有「酒精味、花香味」等,原因至今不明。雖然有居民懷疑,食水異味與東江水水質有關,但水務署有關東江水水質監察數據滯後至少數個月,令公眾無從知悉最新東江水的水質資料。
僅列兩極平均值 難查最差月份
水務署回應時表示,整理數據需時,本港目前每年更新兩次東江水水質數據的做法,已較他國的透明度為高。
水務署網頁現時僅得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在香港木湖抽水站接收的東江水水質,這數據不僅滯後約5個月,而且污染物的化驗結果只得「全年最高、最低及全年平均值」3個數據,因此,外界不可能憑此分析,東江水在哪些季節或哪些月份水質最差。記者分析2009至10年的數據發現,東江水年內一度曾在「溶氧量」及「錳」含量兩項目中不合格,即低於中國國家地表水環境質素標準,但究竟不合格的日子一年有多少天則不得而知。
水務署總水務化驗師陳健民解釋,整理這些數據需要時間,在得出水質結果後,按照程序,須交給由公眾人士及政府代表組成的獨立組織「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檢視,獲得委員會的批准才可發放。他表示,其他先進國家,包括英國及美國,數據都只是每年更新一次,本港每年更新兩次的做法,已較這些地方透明度高。不過,城巿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認為,水務署應把化驗水質的結果盡快公布,令大眾安心。
紫金礦業污水 曾流入粵境
東江水水質再引起關注,是因福建紫金礦業的污水上月曾流入廣東境內,但內地曾經多番強調事件未有影響東江水水質。
回應 (0)
2025年05月05日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