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濟前景不明和通縮憂慮令全球資金出現大規模轉移,美國股票市場更出現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撤資潮。在避險情緒帶動下,資金紛湧入債市,導致美國、德國、日本和英國國債孳息上周跌至歷史新低。有研究指出,資金流入債市的瘋狂程度如10年前科網泡沫前資金不理性流入股市一般,這顯示了債市或已出現泡沫。
根據互惠基金業組織ICI數據,今年頭7個月,專門投資美股的互惠基金,已經撤走了331.2億美元(約2583億港元)資金,同期投資者向債券基金投放了1853億美元(約1.44萬億港元)資金。若按此速度計算,今年可能是1980年代以來(除2008年外)資金流出股市最多的一年,同時也可能是最多資金流入債市的一年。ICI首席經濟師稱,在當前的經濟周期階段,通常有100億至200億美元(約780億至1560億港元)資金流入股市,而非上百億美元流走,「這是十分罕見的」。
資金走向近乎科網泡沫翻版
資金避開股市而轉投債市,包括高息債券和企業債,引發了市場對債市泡沫形成的憂慮。花旗首席美國策略師勒夫柯維奇(Tobias Levkovich)說,自2009年以來資金流入債市的模式,是2000年科網泡沫高峰期資金流入股市時的翻版(圖1)。標普500指數在2000年8月見頂後,兩年間累跌38%。根據勒夫柯維奇的研究,近10年的10年期國債回報率與1990年至2000年時美股回報率的相關系數高達0.87%,顯示兩者走勢十分相似,由此角度來看,債市的回報率可能已經見頂,且有出現下滑的可能性(圖2)。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債息亦一度跌至歷史新低,當時債市泡沫論不脛而走。如今,聯儲局準備擴大量化寬鬆政策,意味債息可能會長期處於低水平。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已由4月時的接近4厘跌至上周的2.54厘,是17個月新低,而2年期國債孳息更屢跌至歷史新低。10年期德債孳息本月亦多次跌至歷史低位,10年期日債跌孳息亦跌至2003年以來低位。
美銀分析員﹕持國債仍屬明智
目前仍未知這是否一個長期趨勢。在科網泡沫爆破後,資金很快便重回股市,但在大蕭條後,投資者數十年都不敢入市。有看好債市的市場人士相信,隨着經濟前景不明朗及歐美通縮和雙底衰退憂慮加深,持有國債仍然是明智之選,即使是在現時的債息水平。美銀美林固定投資策略師韋斯(John Wraith)說﹕「若全球面臨長期疲弱和低通脹,債息在此甚至更低水平是合理的。」不過,他亦提醒投資者稱,目前市場對經濟前景極為悲觀,但若經濟雙底衰退憂慮被證明站不住腳,目前美英國債水平已明顯脫離基本面。
2025年05月19日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