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特警報告揭遲15分鐘救人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28日 21:59
2010年08月28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報獨家取得的菲律賓特警營救人質事件機密內部報告顯示,屠殺當晚警員原來早已清楚聽到車內傳出M16步槍槍聲,但因由馬尼拉副市長領導的「危機處理委員會(CMC)」遲遲未發進攻指令,攻擊隊料至少延誤了15分鐘才開始嘗試救人。有本港資深警官看過報告後形容﹕這個延誤是致命的。

該香港警官指出,連同行動延誤,菲特警救人時起碼犯了8大錯誤(見圖)。為尋求康泰團友被殺真相,特首曾蔭權昨透露計劃增派本港警員往菲律賓,望與當地警方合作調查(見另稿)。

康泰團友8死7傷血案周一發生至今,菲律賓仍未公開調查報告。但本報取得來自馬尼拉警方兇殺組的11頁內部報告,並交予包括香港飛虎隊在內的數名香港現役資深警官參閱後,他們的評語是報告涉隱惡揚善,並認為報告顯示菲警部署連環犯錯、裝備不足兼太遲出手。

兇徒革職年半 仍未交還M16

部告先披露兇徒門多薩雖然年半前已被警隊革職,但原來他未歸還的不單是M16,還有兩副警隊手銬,更仍擁合法槍牌及獲准在寓所範圍外帶槍。其二是警方在槍戰前已得悉門多薩不單有手槍、M16及避彈衣,甚至懷疑他有手榴彈。

但報告揭露,警方雖判斷門多薩火力強大,派出多達56名警員,但重要人物即狙擊手卻僅得2人,至晚間由於車廂燈光被熄掉致能見度是零,故在疑兇開槍之初,菲警一度無法以狙擊手進攻。

有本港資深警官閱報告後批評這反映兩項部署錯誤,首先他懷疑狙擊手連夜視鏡也沒有,才致無法於黑暗攻擊;其次若警方早確定門多蕯擁大殺傷力武器,便早應趁日間他戒備鬆懈時,突擊制服或擊斃他。至於報告稱50多人參與營救,該香港警官亦質疑安排失當,因人太多但裝備不足,只會阻手阻腳。

「救人時才發現車廂玻璃硬」

菲特警報告稱,攻擊隊槍戰前曾在現場附近以旅遊巴演習,但港警官稱據傳媒相片,特警當天演練用的旅遊巴,與人質所在的康泰旅遊巴設計完全不同,屬嚴重錯誤;加上特警缺乏重要裝備如炸藥及爆破工具,造成久攻不下的錯誤。

事實上特警報告後來亦承認「救人時警方才發現車廂玻璃厚度及硬度遠超預計,致難用鐵槌打破」。對於特警報告提到,要在兇徒以M16亂射的最後危急關頭才決定用催淚彈,港警官則嘆稱使用次序錯了﹕「催淚彈應該第一時間用!」

副市長領導委員會 聞槍聲未行動

港警官認為,菲警最錯是出手太遲。報告指23日晚7時許(事實是7時15分)警方已聽到車內傳出多下槍聲,並聽得出是來自M16步槍,但由於必須由危機處理委員會CMC下令警方才可行動,故當時警察只是觀望,直到7時30分司機逃脫並透露槍手殺人後,CMC才終下令特擊隊救人。

港警官斥「隱惡揚善 隱瞞失誤」

本港警官指這等如給槍手15分鐘殺人質﹕「若聽到槍手開槍便不可能再等,應要即時進攻並在數分鐘內攻入車廂。」他形容在這延誤下,最後8名康泰團友犧牲已算「死得人少」。

CMC是發生挾持事件後成立,由馬尼拉副市長莫瑞諾領導。

報告提到兩名警員英勇衝上車後遭槍擊,其中一警員若不是有頭盔或已頭部中槍死亡,但港警官認為這是隱惡揚善、隱瞞行動失誤。事實上,本報發現報告中提到的3隊特警攻擊隊指揮官,連同撰寫此報告的總督察Pascual,4人事後已全部停職,唯有狙擊手疑因立功擊斃門多薩故沒被處分。

明報記者 黃雄 陳志偉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12月26日 16:38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12月26日 16:38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12月26日 16:07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12月26日 16:07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