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小姐現年40歲,金融海嘯後,收入略有下跌,每月收入大約2萬元。由於她是一名長期病患者,故希望6年後提早退休,以便更好地療養。
資產分佈上,曾小組擁有兩個物業,一個為已完供的住宅單位(約值160萬元)及一個尚有80萬元貸款的住宅單位(約值150萬元)。除投資房地產外,她亦持有20萬元的股票投資,餘下5萬元則作流動資金,總資產為265萬元。曾小姐希望在46歲退休之時,透過各種不同的投資工具,將資產(包括兩項物業)增值至600萬元。
投資年期短 宜降低目標金額
曾小姐月入2萬元,扣除定期看醫生費用(3500元)、每月按揭及管理費(5500元)及每月生活開支約6000元,每月可剩5000元。現時總資產值約265萬元,離退休目標尚欠335萬元。若她選擇將其中未完供的物業賣出,扣出餘下未供款項,可套現70萬元。假設曾小姐想以此70萬元投資,每年平均回報需要50%以上,才可於6年後爭取至總資產600萬元,屬非常高風險投資,故不建議採用。由於手頭資金不足以令她達到目標,建議曾小姐將目標年期延長或將金額減少,以增加達標機會。
由於曾小姐乃長期病患者,她的目標是6年後退休,故退休年齡不宜延長。現時每月支出9500元(3500元醫療費+6000元日常生活費),假設未來金額不變,以每年平均回報8%計算,退休年期39年,胡小姐可考慮準備135.4萬元。由於她還有按揭在身,退休後或成生活負擔,故建議將單位沽出套現70萬元,並投資在基金組合以達到資本增值的效果。曾小姐曾表示她能接受中度風險的的投資項目,以8%回報計算,70萬的基金組合及20萬的股票組合於曾小姐退休年齡(46歲)時應可得到142.8萬元,足以彌補曾小姐退休時所需的135.4萬元。
股票基金比例佔五成
曾小姐提及她承受風險可達中等,故基金組合上,建議50%投資於股票基金,30%為債券基金,剩餘的20%則投資在期貨管理基金。股票基金方面,曾小姐可考慮金磚四國基金及亞洲小型公司基金,比例各佔一半。選擇前者的主因,是金磚四國是新興市場最大的經濟體系,經濟增長迅速,而且四國股市受歐債危機影響相對較小,故可作中長線投資。另外,隨着環球經濟好轉,部分亞洲出口國持續改善,拉動區內經濟發展,亞洲小型公司具有不俗的投資價值。在債券基金方面,投資環球債券基金可減低股市調整的壓力,個別更可作長短倉投資策略,為組合爭取額外回報。剩餘20%投資在管理期貨基金,此基金與債券及股票相關性呈負相關,更能有效地控制組合的風險。
康宏投資研究部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函。
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 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wkwok@mingpao.com
或chlung@mingpao.com
為加快處理閣下之個案,請詳細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 欠債、理財目標、可承受資風險及聯絡電話。
2025年01月08日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