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差勁機場累伊春空難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31日 05:35
2010年08月31日 05: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一場導致42人死亡、54人受傷的黑龍江伊春空難引發國內民航業界檢討。官方新華社旗下刊物引述專家指出,出事飛機機型安全系數頗高,但伊春機場包括跑道燈光系統、塔台指揮系統、盲降設備等都有問題,亦是國內支線機場的通病。

最新一期《瞭望》指出,目前,支線機場是地處較不發達地區、規模較小的機場,主要接駁區內的大型機場,通常能容納的最大飛機型號僅為波音737,此次出事的ERJ-190機型比波音737還小,最多載客108人。這次事故應對支線航空安全問題敲響警鐘,應徹查全國支線飛機、人員和機場設備,達不到標準決不允許運營。

專家:飛機衝出跑道或指揮出錯

報道轉述專家稱,ERJ-190在性能、安全、舒適度等指標方面表現出色,且是2008年以後製造的新機,不存在老化問題。曾有乘客抱怨,伊春機場基礎設施很差,「機場的燈光亮度都不夠」。專家認為,飛機當時衝出跑道,可能是由於塔台指揮系統出錯、機場盲降(僅靠儀表導航系統着陸)設備有欠缺。

支線機場設備老舊 短期難改進

近年內地支線機場發展過快,僅黑龍江就有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伊春、大慶、雞西8個支線機場,但飛機多數較為老舊,欠缺保養,且支線航班對機師要求較低,應對緊急情况經驗未必足夠。黑龍江機場集團有負責人亦承認,近年已投入大量資金更新設備,但短期內仍難解決問題,尤其黑龍江冬季多雪,8個支線機場的除冰雪設備嚴重欠缺,4個機場沒有盲降設備,一旦出現降雪、大霧等極端天氣就難以應對。而事發當天正是有霧,能見度約1000米,已不符合安全盲降的標準。

另據《新世紀》雜誌引述多名倖存者回憶,飛機着陸至燃燒前,有數分鐘的黃金逃生時間,但因緊急逃生門變形,難以拉開,機艙內濃煙又不斷增多,最終造成近半數人死亡,但國務院事故調查組長梁嘉琨早前竟稱,伊春空難創造「空難史上的救援奇蹟」,引發眾多網民怒轟。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5年01月15日 22:4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5年01月15日 22:4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5年01月15日 19:07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5年01月15日 19:07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