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策冀「鯨吞」台灣最大壽險公司,是本港富豪最大宗聯手海外併購,卻在台灣民情和政情的強烈反彈下碰壁。今次收購如最終未能成事,78億元可換股債券無法發行,40億元配股集資亦不會上演,故富豪們分毫未出,帳面上亦沒有損失。
馬柯3.7億認股權變廢紙
至於去年分別獲委任為主席及行政總裁的馬時亨及柯清輝,儘管極有可能無法完成任務,更可能隨着交易告吹而離任,但兩人分別達350萬元和約千萬元的年薪,相信仍然袋袋平安,惟各自原本獲授權的1.03億股及6億股購股權,則可能隨收購失敗而成為廢紙,這批購股權昨日總值約3.7億元。
在華資證券行金利豐老闆、人稱「朱太」的朱李月華穿針引線下,城中富豪以慣常的財技「照辦煮碗」套用在中策身上,但這種借殼收購的財技,被台灣方面懷疑財團的實力和承擔,加上質疑有大陸資金的強烈情緒,富豪聯手也遭遇滑鐵盧。
港交所資料顯示,原定斥巨資認購可換股債券的富豪,包括新世界發展(0017)主席鄭裕彤、華置(0127)主席劉鑾雄等,當中掏腰包最多的,是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1224)主席張松橋、百靈達(2326)主席孫粗洪等人,每人斥資達8億元(見表)。中策原定發行的可換股債券的換股價,原定為每股0.1元。
中策40億集資成空
另外,中策也打算配股集資40億元。惟兩個融資計劃必須在收購獲批准後才能進行,若AIG與中策向台灣監管當局上訴失敗,中策就不會獲得富豪資金,富豪們也失去以低價入股細價股、然後借收購交易炒上股價從中獲利的機會,有對冲基金經理指出,這班富豪並沒有損失,很快又會找到新的掏金機會。
不久之前,幾乎同一班底,同樣由金利豐安排,國際資源(1051)和中國科技(0985)同樣透過發新股和可換股債券大舉集資,進行「蛇吞象」式收購。
2025年01月30日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