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一些有關評估制度的角度。其實,這是一很深的課題,有機會慧雅會再談。簡而言之,慧雅認為一個制度的運作牽涉的問題十分複雜,亦會牽涉很多層面,因此若能引導市場自行摸索去作出自我修正,會是最佳發展。
政策一時得宜 長遠未必恰當
以慧雅之見,干預市場的一個基本挑戰,是市場在不斷演化,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它們只倚靠市場在昨天的情况作評估,但當政策推出時,市場的情况可能已經出現了改變。更重要的,是誠如米勒教授指出,政府法例的一大問題是,它們一經實施後,是很難取締,因此即使是在當時是合時宜的措施,長遠而言,都不一定是恰當。這其實亦引伸到市場運作的優越之處,就是它要作出改錯和修正是比較容易。基本上,慧雅認為市場制度優越的地方,不是在於它能作出最佳決定—— 事實上,市場是經常會出錯,它作出過於短視或過於樂觀的決定的個案,其實在所皆是。不過,市場制度的價優越之處,是在於自負盈虧,因此不合時宜的安排和決定,是多會自行被淘汰。
從某角度看,慧雅認為促進制度的發展,跟培育孩子有幾分類似。當然,很多時有很多事情我們都看不過眼,又或有些擔憂。不過,另一方面,若我們硬要他這樣做或那樣做,卻可能只能收到一時或表面效果,又甚至適得其反。長遠而言,我們似乎唯有靠他自己「內在化」了一些對自己長遠發展有利的原則和價值觀。關心他們的人,所能做的可能只是適時作一些提點、忠告、引導,但我們所能做的,可能大致上就只有這麼多。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
2025年02月24日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