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建議動用外匯基金部分收益來扶貧,即時掀起了兩大疑問。第一,會否削弱香港捍衛聯繫匯率的能力?第二,會否令政府一旦遇上收入銳減時,沒有餘糧可維持日常運作?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必先要明白外匯基金的組成與運作。
基金有負債 非全數可運用
外匯基金是根據《外匯基金條例》設立,開宗明義規定了「主要運用於財政司司長認為適當而直接或間接影響港幣匯價的目的,以及運用於其他附帶的目的」。因此,若要動用外匯基金款項來扶貧,第一步極可能要修改法例,否則很可能遇到法律挑戰。
接着大家便要問﹕外匯基金究竟有多少錢可用?
負責管理外匯基金日常運作的金融管理局,每月都會公布外匯基金的「資產負債表」(見表)。直至今年6月底為止,外匯基金的總資產值一共有2.227萬億港元,但由於基金同時是有負債的,因此,不是全數資產都可長期任意運用,例如外匯基金發行的債券與票據,到期時便要償還的,單是這項負債已有6000多億元。另外,發鈔銀行發鈔時要繳付等值的美元,雖然給了金管局,但屬發鈔銀行所有。再者,從外匯基金的角度,政府撥給它管理的財政儲備當然也不屬它所有,故在外匯基金的帳目上,是以負債的形式出現。扣除所有負債,帳目上真的屬外匯基金擁有的資產,亦即所謂的「基金權益」(fund equity)僅為5303億港元。
儲備夠兩年開支 剛符國際要求
然而,上述會計帳目的鋪陳明顯不能反映政治現實,因為很難想像當真有大鱷來衝擊港元,作為外匯基金唯一擁有者的特區政府會通知金管局不能動用5000多億元財政儲備來捍衛聯繫匯率。換言之,外匯基金可以動用來捍衛聯繫匯率的「子彈」最少應有財政儲備和外匯基金「基金權益」的總和,亦即大約1.1萬億港元。同樣,一天外匯基金票據未到期,相關款項仍屬外匯基金所有,亦可動用。這樣一來,外匯基金可以動用的「子彈」,嚴格來說,應有1.6萬億至1.7萬億港元左右。後者已相當於香港最廣義貨幣供應量(M3)3.6萬億港元的47%,防禦能力應很強了。再加上國家所有的2萬億美元巨額儲備,很難想像有炒家會選擇香港下手。
至於政府應留多少財政儲備來應付一旦稅收大減時的不時之需,若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兩年開支」指引,現時特區政府所有的5261億港元財政儲備,剛好達到這個要求,因以2011年度的經常開支,一年才是2500億左右。
明報記者
2025年03月05日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