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時事議題﹕最低工資立法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主題1﹕生活素質)
相關概念﹕工資保障(wage protection)
■資料1:節自《明報》社評,2010.08.31
最低工資時薪28元起步 符穩妥原則社會可承受
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已就首個最低工資水平達成共識,據消息透露,委員會將向行政長官曾蔭權建議最低工資時薪訂在28元,若消息屬實,可以接受。因為這個水平,實施之後即時有超過30萬名僱員受惠;另外,一些較受影響行業,可以承受得起加薪,不致流失大量職位,符合起步穩妥,使整體社會逐步消化新政策的原則。
當然,時薪28元仍然不能解決許多家庭的生活所需,例如僱員每日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6日,每月所得仍不足6000元,顯示最低工資不能消弭在職貧窮問題,政府日後推出政策時,應該同時有配套措施,例如擴大跨區交通津貼計劃。社會要長治久安,不能倚靠最低工資,而是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工作機會,讓市民可以憑自己的能力,由市場決定薪金水平。另外,政府要從教育着手,設置更多職業學校,給成績欠佳的學生提供職業訓練,讓他們有一技之長,靠工作掙錢謀生。
■基礎知識
關於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的議題備受公眾關注,但對於是否立法訂定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社會各界有不同看法。行政長官在2006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與商界及勞工界攜手推行「工資保障運動」。參與運動的僱主須付予其員工不低於相關行業的市場平均工資,並與這些員工簽訂書面僱傭合約。如果工人須超時工作,亦應獲得適當補償。
勞工處在2008年10月為「工資保障運動」進行了全面檢討,雖然受惠的工人數目和比例與兩年前比較均有上升,但整體而言,成效未如理想,顯示以自願參與及鼓勵的方式推動工資保障有其局限。因此,「運動」至2008年10月15日告一段落,政府履行承諾,立法落實最低工資。
文﹕資深通識教師 許承恩
資料來源:明報通識網
2025年03月29日 14:14